王勃的《滕王閣序》是即興之作嗎?居士我認(rèn)為,是也不是,不是也是。首先我們看看王勃是什么樣的人。根據(jù)《舊唐書》記載,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了,而且寫出來文筆流暢,被稱為神童,大家想想自己六歲在干什么。九歲時,王勃讀顏師古注的《漢書》,還寫了十卷《指瑕》來糾正顏師古的錯誤,大家想想自己九歲又在做什么。王勃在十六歲時,參加幽素科考試,而且考上了,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職,人家十六歲就當(dāng)官了啊,雖然是個小官,又沒有實權(quán),十六歲時諸位又在哪里呢?王勃就是這么個開掛的人物,你覺得他參加一個地方官的宴會,需要事先準(zhǔn)備一篇文章嗎?如果王勃是這樣不自信的人,還會被稱為神童嗎?而且我們來看看《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這兩句流傳千古,畫面感極強。古代有個傳說,王勃落水身亡后,他的鬼魂還常在水面上吟誦這兩句。然而,這兩句是不可能事先準(zhǔn)備的啊,他怎么能事先知道寫這篇續(xù)的時候正是黃昏?他怎么能事先知道當(dāng)時飛過的是一只野鴨子,而不是兩只、三只、一群野鴨子?他怎么知道那天的天色會比較灰暗,與江水一個顏色?所以,《滕王閣序》必然是即興之作。那么為什么居士我說它也不是即興之作呢?因為像王勃這樣大才之人,在寫《滕王閣序》之前,腹中必然早已積累了很多材料。任何大文豪都是如此,哪怕是即興之作,也是天長日久的積累產(chǎn)生的。要是肚里沒貨,現(xiàn)場翻書查資料可寫不出這么好的作品。 ![]() 還是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兩句,其實是化自庾信的兩句:“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 《滕王閣序》中還有“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兩句,其實王勃以前也寫過類似的句子:“出三江而浮五湖,越東甌而渡南?!?,你說王勃在滕王閣上落筆之時,會沒有想起自己寫過的這兩句話嗎?另外,《滕王閣序》的后面部分寫的全是王勃自己的坎坷經(jīng)歷以及報國志向。我們都知道,唐朝文人經(jīng)常會給權(quán)貴們寫自薦信,王勃肯定也寫過。那么他在寫《滕王閣序》時,會不會想到自己之前寫過的自薦信,并將得意的句子寫進去呢?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