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家長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心頭肉”,就是自己的“掌中寶”。 點擊加載圖片 而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也都有所提升,所以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保護孩子,下意識地讓孩子躲入自己給孩子搭建“保護網(wǎng)”中。 就這樣,有些孩子從小就生活于父母給自己建立的“溫室”之中,成了我們所謂的“溫室中的花朵”。 點擊加載圖片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母親,在42歲高齡的時候才生下了自己的女兒。 由于是高齡產(chǎn)女,這位母親對女兒也是寵愛有加。從孩子出生以后,就獨自擔起了照顧孩子的重任。 點擊加載圖片 不僅如此,她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還拒絕把孩子交給其他任何親人。而平時她和婆婆關(guān)系也很不好,所以孩子連自己的爺爺奶奶都不認識。 點擊加載圖片 就這樣一直到了孩子該上幼兒園的時候,這位母親依然不為所動,沒有把孩子送入幼兒園的準備。在她看來,孩子去了幼兒園就有可能被欺負,而且現(xiàn)在的幼兒園老師也并不是很靠譜,所以還不如把孩子留在家中,由自己親自照顧。 點擊加載圖片 而現(xiàn)在小女孩兒也已經(jīng)8歲了,但依然被自己的母親“圈養(yǎng)”在家中,女孩兒的母親也始終沒有送孩子去上學的打算。 點擊加載圖片 雖然說我們能理解這位母親的心情,但是并不是用這種“捆綁”的方式把孩子牢牢綁在自己身邊就算是愛孩子了,如果孩子從小到大都過著不與外界接觸的生活,我們很難想象孩子長大以后會是怎樣。 點擊加載圖片 家長的過度保護,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1. 不具備基本的生存技能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需要獨立的機會的。如果家長總是把孩子保護起來,會讓孩子喪失基本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是需要孩子親自去嘗試,去體驗的,而不是家長可以替代的。 2. 不能融入社會 像這位母親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將來無法融入社會之中。我們生存于世上,是需要與社會相融合的。而要想更好地融入社會,只能我們主動去改變自己,而不是等著社會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融入而改變。 3. 性格古怪 長期被家長過度保護的孩子,性格也會更加古怪,和其他同齡人完全不同,格格不入。這是因為這樣的孩子總是被父母保護起來,所以也會更任性、更孤僻。 4. 自私自利 父母的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也不懂得如何理解別人,如何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很容易不孝,也很難和他人相處。 點擊加載圖片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1. 適當放手,給予孩子信任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學會適當放手,相信孩子。家長之所以總是擔心孩子,就是因為不信任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什么都不行,所有事都要自己代替孩子完成。家長可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試著去相信孩子,讓孩子凡事親力親為。 2. 不溺愛孩子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就是他們的希望。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受傷害,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貝來疼愛。但是家長在愛孩子的時候也要記住,不要過度溺愛孩子,不要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 點擊加載圖片 3. 明辨是非,教育引導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家長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指出孩子的錯誤,而不是選擇包庇孩子。在指出錯誤之后,家長還要想出一個合理的方式方法來教育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再次遇見這種事情應該怎么做。 4. 多帶孩子外出、交朋友 人活在世上,是一定要融入社會,要和他人接觸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因為擔心孩子被欺負或是怎樣,就把孩子“圈養(yǎng)”在家中。多帶孩子出門交朋友,不僅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還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對于這位母親的做法,你怎么看?你平時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歡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言評論。 點擊加載圖片 育兒小貼士: 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父母愛孩子的心,我們能夠理解。但是我們還是應該要掌握好愛孩子的方式,把孩子“圈養(yǎng)”起來的這種方式并不可取,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只會成為一個事事依賴父母的“巨嬰”,成為社會上的“廢物”。 |
|
來自: 柳家李紅 > 《形色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