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夕陽鳥外,秋風(fēng)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柳永《少年游》 柳永的路走的很艱辛。 他是頂了個“奉旨填詞”的帽子,但實際上他并不想這樣。他的確名滿天下,但“不愿君王召,只愿柳七叫”的待遇也不見得真的合了他的心。金樹葉網(wǎng)絡(luò)商城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他的少年時有什么呢?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fēng)云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fēng)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鶴沖天》 是挺狂的,輕狂,說是不靠譜也成。 一般說來,柳永這首詞表達(dá)了對功名的不屑以及對階級的漠視,但我不這么覺得。 他發(fā)牢騷更多的恐怕不是因為漠視,而是因為落了榜,與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是不一樣的,在這一點上,他后來的“奉旨填詞”終究比不上“賜金放還”。而“煙花巷陌”的流連恐怕也只是尋歡作樂,而不是真的領(lǐng)導(dǎo)什么階級運動,他的才華成了取樂的工具(寫歌詞),相較杜甫“名豈文章著”也差了境界。 文人的出路在哪里? 且恁偎紅倚翠,風(fēng)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 說是不屑功名,或許更多是逃避吧。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zhuǎn)數(shù)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fù)你千行淚。 ——柳永《憶帝京》 系我一生心,負(fù)你千行淚。 這樣的話誰聽了都會喜歡,可是,基調(diào)卻是那么沉悶。 少年輕狂終會自己買單,柳永因詞得名,也因詞失了功名。他擅長的長調(diào)慢詞在中間起了什么用? 抒發(fā)別情愁緒,幾乎再無其他。 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如果沒有當(dāng)年的煙花巷陌、倚紅偎翠,如今的夜可會這么長?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fēng)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G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柳永《望海潮》 他不是不想有功名,更不是心中只有煙花巷陌的歡樂,但是,當(dāng)一個人設(shè)樹立起來后,再想推倒重來也沒有那么容易。 他的詞寫得好,但這并不能代表他有濟世之才。再加上他之前的種種表現(xiàn),確實很難讓人相信他真的能走上“治國平天下”這條路。 但也幸好,他的牢騷僅僅只是牢騷。 向深秋,雨馀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梢。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 驅(qū)驅(qū)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云泉,狎玩塵土,壯節(jié)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fēng)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柳永《鳳歸云》 因為沒有真的“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所以,他終究還是得了功名放了官,否則也不會有柳屯田的稱謂了。 他大半生顛沛流離,所以有“驅(qū)驅(qū)行役,苒苒光陰”。但功名是他自己求的,為何還有“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的言論? 有了功名就能一展抱負(fù)?那還說什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說到底只不過是從一條路走到另一條路罷了。 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fēng)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或許是真的不適合官場吧。但這個時候的柳永,遠(yuǎn)不是寫下“未遂風(fēng)云便,爭不恣狂蕩”時的柳永可比了。 如果他永遠(yuǎn)只是“奉旨填詞柳三變”,說到底不過就是個風(fēng)流懦夫。得到不要的才能稱為狂,沒得到也不想要的才能說成傲,得不到卻違心說不想要的,只是懦夫。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桿處,正恁凝愁。 ——柳永《八聲甘州》 宋朝重文,名臣多是文人,比如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這些人的文學(xué)成就極高,政壇上也各自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但是,這樣的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還是柳永這樣的懷才不遇,滿腹牢騷。 所以,這里并沒有因柳永流連煙花巷陌而貶低他的意思,只是想說,讀他的詞更多是要體會他的無奈,而不是基于“奉旨填詞”幻想一個瀟灑不羈風(fēng)流快活的白衣卿相。倘若只是一個紅塵里的浪蕩客,又如何配得上清明吊柳七的紀(jì)念?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此生顛沛,怕也是因為存了一份不甘吧。不似少年時,只有走過更多的路才知道年少輕狂有多可笑。人可以不爭,但不可以不敢爭。 漠視功名,也許可以學(xué)“幾曾著眼看侯王”的朱敦儒,但柳永絕對不是例子,更不是榜樣?!皽\斟低唱”是唱出了詞名,但同時也唱出了他的不甘?;蛟S柳永的身影是彷徨在秦樓楚館,但他的眼睛,望著的,卻是鳳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