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佛教史書《五燈會元》的記載,在尊崇佛法的盛唐時期,長安城內“處處彌陀佛,家家觀世音”。 佛教興旺之際,各大寺院自然要重修廟宇,再造金身。 作為長白山地區(qū)最早的佛教圣地,泰安寺迎來一座新的觀音像… 這座觀音身高數(shù)丈,身著白衣站立白蓮,其密號離垢金剛,還有個通俗的名字——白衣觀音。 作為西天極樂的引渡者,白衣觀音有著助黎民脫離苦海的力量。 供奉此佛的信眾,大多懷著否極泰來的心愿。漸漸地,這位菩提心靈的使者,被描繪在刺繡、書畫乃至玉石之上。 作為小型擺件,這一尊觀音由上好的白玉所雕,質感細潤。優(yōu)質的玉料為法相莊嚴打下了良好基礎。 白衣觀音,講求的是通體白凈,百色不侵。作品只在云邊留下少量皮色,以樸茂之風彰顯高潔氣度。 在祥云和白蓮的陪伴下,觀音側目看著手中的摩尼寶珠,考量著隱藏在世間的佛性。 蕓蕓眾生,疲于眼前利祿,導致諸多病痛和災禍。他們需要佛性的指引,帶自己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此世間皆為利往,好運要靠自己爭取。 拼搏累了,和桌上的觀音說些心里話。 她將與君同在,為您保持內心的純凈,再赴遠大前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