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獨具特色,其突出特點是“五千年”而“不斷裂”。五千多年前中華大地上已有不同地區(qū)形成各自的早期神權(quán)、王權(quán)模式為主的不同“文明”,但是它們之中在此后代代相傳的“文明”則是始于中原龍山文化及其后繼者的夏商周、秦漢至元明清王朝的“王權(quán) ”與“皇權(quán)”模式國家。這從中華的“國家”、“國民”與“國土”的五千年來基本一脈相承可以說明;從作為“國家文化”(或“大傳統(tǒng)”)的都城、帝王陵墓、禮制建筑與禮器、文字的“五千年”沿襲發(fā)展可以佐證;從都城的“求中”、“一門三道”、“大朝正殿居中”與“左祖右社”格局、都城中軸線及都城、宮城四面辟門等是“中”、“中和”的核心理念“物化形式”可以再現(xiàn)。五千年來這些不斷裂文明的物化形式由少變多,反映了“中”與“中和”理念越來越強化、深化。中華五千年不斷裂文明思想根源是“中”、“中和”理念,這是“國家認同”的思想基礎(chǔ)與中華民族歷史的核心價值觀。 關(guān)鍵詞:五千年文明 不斷裂 考古學 “中” “中和” 國家認同 作者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鄭州大學特聘教授(鄭州450001)。? 一、“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的“起點” 二、“國家”、“國民”與“國土”之“不斷裂” (一)“國家”之“不斷裂” (二)“國民”之“不斷裂” (三)“國土”之“不斷裂” 三、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的“物證” (一)古代都城規(guī)制理念一脈相承 (二)帝王陵墓 (三)禮制建筑與禮器 (四)文字反映的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 結(jié)語:從“中和”到“國家認同”的“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