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盛唐著名大詩人,和王維齊名,人稱“王孟”,又是李白極其崇拜的偶像。孟浩然善寫五言詩,尤其是山水田園詩,優(yōu)美動人,讀來給人以美的享受。 孟浩然一生沒有怎么入過仕,多次科考不第,但是他詩名很大,尤其受到當時京城明星王維的推崇,也算是聲名籍籍。一個名人,沒有功名,在那個年代,總覺人生少了什么,所以孟浩然內(nèi)心深處是比較渴望入仕的。他曾給張說寫過《聞洞庭湖贈張丞相》,里面有“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可見,身無功名,一直是孟浩然內(nèi)心的痛。在唐代,進入仕途并非只有考試一個路子,還有就是求人引薦,比如李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李白剛到長安,拜謁了玉真公主和賀知章,并獻了詩,受到玉真和賀老的推薦,才得見玄宗皇帝。孟浩然也走過這條路,但卻適得其反,據(jù)說跟一首詩有關…… 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 解析 孟浩然初入京時,經(jīng)張說介紹,認識了王維。兩人趣味相投,聊得甚歡。王維是當時京城的明星,玄宗皇帝也很喜歡,不經(jīng)通知,就上門瞧王維去了。這一下了不得,打了個孟浩然措手不及,孟浩然雖然想通過王維引薦,見見皇上,但是誰想幸福來得這么突然,他還沒做好心理準備,萬一表現(xiàn)不好,演砸了怎么辦?二話不說,直接鉆床底下去了。一會玄宗到了,王維是個耿直boy,不敢跟著孟浩然一塊欺君,就說:皇上,床底下有個人兒!這句話差點把孟浩然給嚇暈了過去。玄宗皇帝納悶,誰啊?王維說:孟浩然唄!玄宗納悶,朕就那么可怕嗎?命人給拖出來。 玄宗聽說過孟浩然的詩名,也知道文人沒別的本事,就問孟浩然最近有沒有什么作品。孟浩然回道:偶得一首,還沒給人看。玄宗命吟。孟浩然拜后起身,邊舞邊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p> 玄宗聽了默然半晌,心里面犯嘀咕,一肚子牢騷,你這不是公然罵我嗎?臉色頓時拉了下來,冷冷地道:朕從來沒嫌棄過你,是你自己不求上進,為什么要賴在朕頭上呢?既然詩名叫歸南山,那你還是回南山去吧。說罷拂袖而去,從此將孟浩然拉入了黑名單。 這個故事有好幾個版本,有說是孟浩然拜訪張說的,有說是訪李白的,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都是丟了功名,看來孟浩然因詩廢仕并非空穴來風。跟孟浩然一樣遭遇的還有柳永,寫了首《鶴沖天》,有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宋仁宗讀了,憤憤道:你不是不要浮名嗎?還是回家淺吟低唱去吧。遂放逐。柳永也很識趣,回家了,還不忘到處宣揚自己是奉旨填詞。 扯遠了,回頭看這首詩。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北闕就是皇宮的北樓,代指朝堂。這句話意思很好理解,說自己要回南山老家,京城也不用再留了。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看下聯(lián)。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兩句承接首句,因為自己沒有才能,所以被明主嫌棄;由于體弱多病,朋友也開始紛紛遠離自己。這就是自己要離京歸家的主要原因?!安徊拧碑斎皇亲灾t,“明主”多少是對皇上的美譽,“故人疏”意思又顯得很含蓄,令人難以捉摸。這兩句整體來說情感還是很復雜的,既有一絲怨悱,又有一絲哀傷,既有一分懇求,又有一分失望,總之一言難盡。 “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青陽”代指春天,“歲除”即年終。一個“催”字,一個“逼”,充分表現(xiàn)出歲月的無情和殘酷,表達了內(nèi)心的焦急和迫切,也包含了淡淡的無奈。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正是由于處在這樣的心境之中,他滿腹惆悵,夜夜不能入眠?!八稍乱勾疤摗边@一句絕佳,用一景句,淡化了全詩的幽怨情感,不至于顯得過于激憤,同時月夜與不眠相呼應,承接自然,再者此景與詩人的心境十分貼合,表現(xiàn)出一種蒼茫、渺然、空虛、失落、淡然之情。以一個“虛”字作結(jié),情感蘊藉,回味無窮。妙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