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友秋林:我在網上教的形式色彩(繪畫創(chuàng)作基礎課)主要是形式與色彩的訓練讓大家觸及到個人繪畫創(chuàng)作,和自己發(fā)生關系,和自己的生活發(fā)生關系,去除約束習性,更加直接更自由的自我表達,以下是學員對畫家作品的分析 跟迪本科恩學畫面形式 本周的課題是跟著大師學習。因為喜歡大塊面和對比度較強烈的色彩,所以一直鐘情于馬蒂斯。而迪比科恩與馬蒂斯一脈相承。而他的畫面擁有更簡潔,更有特色的畫面形式,從一開始接觸就被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本周課題圍繞迪本科恩。 從迪本科恩可以學習到的東西真的非常的豐富,老師指出本周作業(yè)必須從某個點入手,那么就從分析畫面形式開始吧。 迪本科恩喜歡用極簡的幾何圖形和開闊的色域,這使它的畫面非常幾何化和平面化。多層次的空間和幾何圖形的對比,經常出現(xiàn)在他的畫里。比如室內室外,遠近的樓房與畫面中的各種簡約的矩形形成了對比。 迪本科恩非常善于運用自己的速寫本,速寫本里有很多使他著迷的形象,這些形象主要來自現(xiàn)實生活。而即使是速寫本也充滿了他獨特的形式和特殊的細節(jié)。 不妨先看一副他的手稿。以下這幅畫是一個穿著淺色衣服的人物,低著頭,人物從大塊面的深色背景中襯托出來。 再說背景背景色主要是拼圖,但是頭部的黑色顏料中的反光部分和頭發(fā)的機理使得背景的大塊面有了對比和分割,不至于沉悶。再說形狀,整個背景是在矩形中被一個頭部的圓形給分割開來。左右兩邊的襯衫類似矩形,而中間襯衫部分的倒三角形也使得畫面的形式更加簡潔和豐富。一個手稿都能夠想到這么豐富的細節(jié)。這些真的是很值得讓人學習。 迪本科恩是當代堅持畫寫生的不多的畫家之一。從他的速寫本上就能看出,他在做速寫階段就已經非常認真的開始構思畫面形式了。 下面這幅畫我很喜歡,每次看都能發(fā)現(xiàn)點小細節(jié)。從中間開始往下走,主要是橫向的線條,構成了很多橫向的矩形色塊。 左上方的豎向的矩形,是為了打破畫面下方橫向矩形的沉悶感吧。而鏡子的出現(xiàn)給人又多了一份裝飾感。也和這些矩型平涂的色塊兒進行了對比。鏡子的上邊緣稍稍傾斜,也避免了直線過多的呆板。對了,在左上角的矩形色塊里,還有一個用線條勾勒的涂鴉,也豐富了細節(jié)。簡約的矩形直線線條和人物身體的曲線以及頭部的曲線也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和節(jié)奏。看似簡單的一幅畫,其實蘊含了畫家非常多的思考在里面。正如迪本科恩形容自己:我用一生的奮斗來平衡自己的困惑與矛盾,即作畫時的激情與理性控制的矛盾。 下面這幅畫“室內和室外”,我主要是覺得它的觀察視角很獨特。所以使整個畫面的形式非常的特別。 迪本克恩的對比和統(tǒng)一體現(xiàn)在他的每一幅畫里。每一處細節(jié)都看得出他理性的創(chuàng)作和推敲過程。以前一開始認為畫畫就是臨摹自然,或者畫畫就是天賦的表達。現(xiàn)在才知道繪畫是一種推敲,是一種帶有理性的創(chuàng)作過程。所謂深入的畫畫就是這樣吧。 以下文字摘抄于網絡,對畫家有一個整體認識: 理查德.迪本科恩是美國20世紀抽象表現(xiàn)主義畫派畫家,他一生從抽象繪畫出發(fā),到具象語言探索,再回到抽象表現(xiàn)主義,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斷探索與表達對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深的影響,在紛繁多變的20世紀西方藝術發(fā)展史上為自己建立了應有的地位。 20世紀西方藝術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風格,其中具象與抽象是最重要的兩大風格流派,在(具象藝術與抽象藝術)這兩大流派里嘗試了許多偉大的藝術家,然而只有迪本科恩在具象與抽象這兩大看似對立的流派中不斷在探索他們之中共性的藝術語言,并在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得以體現(xiàn)。 迪本科恩(1922-1993),1922年出生在美國波特蘭市,后移居舊金山,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在父母的鼓勵下在一些紙片上涂涂畫畫,變現(xiàn)出極強的繪畫天賦,并受到了父母和老師的贊許和肯定。 1940年迪本科恩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油畫與水彩,1943年轉入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深造,在此期間深受抽象表現(xiàn)主義大家德庫寧和羅斯科的藝術風格及藝術哲學的影響,在大學畢業(yè)后的7年里創(chuàng)作出了一大批十分成熟的抽象藝術作品,就此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語言風格。 但在此之后,迪本科恩有突然轉入具象藝術創(chuàng)作及探索,他與朋友一起組織成立了“海灣具象畫派”,此后進行了大量的靜物及人體的寫生創(chuàng)作活動,同時走入大自然進行寫生與創(chuàng)作。 1960年后迪本科恩又轉入抽象表現(xiàn)主義的藝術風格及語言的探索和創(chuàng)作中,此期間創(chuàng)作的《海洋公園》系列作品奠定了他的海灣畫派領軍者的地位。 抽象藝術早在19世紀就在歐洲發(fā)展的十分成熟,由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一大批杰出的抽象藝術大師移民到美國,如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他們的到來給美國當代藝術界及藝術院校帶來了新的藝術思潮。 抽象藝術的表現(xiàn)無非就是通過一些純粹的點,線,面及肌理來構成組合的一種藝術形式。但這種藝術形式恰恰體現(xiàn)了人作為個體在主觀意識方面的自由,體現(xiàn)了美國的價值觀取向,被看成美國自由的象征,因此抽象主義流派在美國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迪恩科本早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也深受抽象藝術的影響,作品中沒有對客觀對象進行具象描繪,而是運用繪畫的點線面元素來進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內心的主觀感受,強調畫面的主觀感,平面感和構成性。 在進行了7年抽象主義風格創(chuàng)作之后,迪本科恩又轉變了畫風,又把自己投入到具象繪畫里進行探索和研究。這一時期迪本科恩進行了大量的室內靜物和人體寫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黑白手稿。在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迪本科恩在對畫面構成的形式與結構進行著探索,并研究著構圖的多樣性與可能性的表現(xiàn)。無論具象物體是靜物,人體還是風景,都可以作為一種圖形符號來傳達自己的畫面理念“符號不是物體的代表,而是物體概念的載體”。 迪本科恩為了能夠在畫面中表現(xiàn)出結構的美感,他對畫面的物體進行提煉,概括成不同的幾何形體,予以主觀的組合與排列。在點線面空間與材質上進行反復的調整與重新布局。使客觀上看上去雜亂無章的東西調整的合理有序。 迪本科恩在進行大量人體模特寫生中,把重點放在如何處理人體動態(tài)或人物與建筑與家具靜物和空間環(huán)境之間的結構關系的文題探索之中,他不關注模特的相貌與個性的形象特征,對迪本來說,要能夠讀懂畫面的整體性的結構與看似隨意揮動的筆觸之間的關系,這才是一個藝術家所要追求與表達的視覺張力與訴求。 迪本認為繪畫創(chuàng)作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感受與啟示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迪本認為他自己的作品是理智的對具象物體的再現(xiàn)表達,他的這種抽象風格是對熱抽象的德庫寧與冷抽象的蒙德里安進行了深入研究后所形成的個人繪畫藝術語言,是一種隨意性的筆觸和冷靜理性的線條,將縱深的空間壓縮,具象的物體分解然后在進行重新組合的繪畫風格。 迪本科恩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拋棄具象,他只是在具象物體上做了高度的形象提煉,冷靜而又理性的進行畫面處理與表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在20世紀西方藝術史上,迪本科恩用他的智慧和敏銳的感受建立了自己在藝術史上的地位,并對后現(xiàn)代主義的藝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深的影響。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