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guān) 注 我 歲月蹉跎 文藝療傷 ![]() 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宋·蘇軾《浣溪沙》 蘇東坡的“佛系”里有“腹有詩書氣自華”。他的建樹是多方面的,在中國文化史的長河里,他絕對稱得上是一位超群拔倫的“通才”——在他66年的生命旅程中,留下了2700多首詩,300多首詞,4800多篇文章,加起來近8000篇,約200多萬字的著述,內(nèi)容涉及書法、繪畫、醫(yī)學(xué)、古董、發(fā)明,無不精通。在散文方面,他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在詩歌方面,他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在詞作方面,他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在書法方面,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在繪畫方面,他是中國文人畫開創(chuàng)者之一。博大精深的學(xué)問,使他“粗繒大布裹生涯”,能適時調(diào)整心態(tài),換一種活法。所以,東坡的心胸,就像浩瀚的大海,無垠的宇宙,既能包容麗日藍(lán)天,又能接納狂風(fēng)驟雨。試想:我們?nèi)缃裆钤诤惋L(fēng)細(xì)雨之下,還有什么捱不過?楊絳先生曾告誡一位向她傾訴煩惱的年輕人:“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蘇東坡的“佛系”里有“一蓑煙雨任平生”。他看盡一生流離,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黃州、汝州、常州、杭州、潁州、揚州、定州、惠陽、儋州,走走停停,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攻訐誹謗影響不到了他,宦海沉浮打不倒他。最終,苦難把他成就成了一個瀟灑俊逸、豁達(dá)隨性的“東坡居士”。浪跡天涯,萬里為客,形影相吊,本是讓人深感“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事,但是,清雅出塵的襟懷,飄然脫俗的氣度,使我們的東坡居士始終能隨遇而安、自得其樂,“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他在《定風(fēng)波》一詞中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就是他寵辱不驚、隨緣自適的生活哲學(xué)。恰似他在《自題金山畫像》所自嘲的:“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span> 蘇東坡的“佛系”里有“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他是儒家傳統(tǒng)古訓(xùn)下訓(xùn)導(dǎo)出來的士子,因此他有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zé)任感。他秉性剛正不阿,從不趨炎媚俗,堅持著自己“知民有難,不忍不言”的追求,始終以忠心勸諫、為民請命、發(fā)展生產(chǎn)、解除疾困、富國安民為己任。王安石推行新法,“不合時宜”的蘇東坡持不同政見,力言其弊,認(rèn)為“求治太急,所言太廣,進(jìn)人太銳”,投了反對票;司馬光盡廢舊法,“不合時宜”的蘇東坡又認(rèn)為應(yīng)該“較量利害,權(quán)衡輕重”,政策的多變易于引起“吏緣為奸而賊民”的不良后果,為此唱起了反調(diào)。新舊兩黨中的小人忌恨他對朝野之事太過關(guān)心了,而且從不諱言、明確表態(tài),因此忿忿,便投井下石,讓蘇東坡陷入了黨爭的漩渦。然而,縱使外放在地方為官,處處都能留下他的清廉務(wù)實的政聲,正如明代王世貞詠嘆的蘇堤春曉那般:“莫輕楊柳無情思,誰是風(fēng)流白舍人?” 蘇東坡的“佛系”里有“人生有味是清歡”。他是可以把苦日子過甜的“樂天派”。在黃州,他曾戲作《食豬肉》詩,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自此,肥而不膩的“東坡肉”成了許多人家飯桌上的美味佳肴。在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把“旦起理發(fā)”、“午窗坐睡”、“夜臥濯足”看作是“謫居三適”……曾記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他跟隨泗州劉倩叔游南山,填了一闕《浣溪沙》:“細(xì)雨斜風(fēng)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因為今年1月23日,喜歡的作家林清玄先生的溘然離世,我重讀了他的散文集《人間有味是清歡》,他說:“當(dāng)你品出野菜清香勝于山珍海味,便覓得 ‘清歡 ’。”林清玄化用蘇東坡的這句“人生有味是清歡”是我今年從年初細(xì)酌至年尾的佳釀,越品越有味,品到盡情處,好想掀開“佛系老頭”的棺材蓋,邊嚼東坡肉邊跟他說:“扎心了,老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