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城——風笛中的漢畫 在這個“安居思進、陸通致遠”的地方,一切都美得令你驚嘆。 碧山如黛,在塵世的榮枯中兀自偉岸;涢水驚世,蜿蜒著時間的蒼黃浩渺。風,暖暖地吹著,古城安陸就那樣靜臥在山佑水護間,讓你相信它是一幀從唐詩宋詞中滑落的漢畫。 安陸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夏商時代,天下分九州,安陸屬古荊州之域。周為鄖子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安陸為楚國屬縣,秦統(tǒng)一中國后,安陸為南郡之地。兩晉時期,安陸皆為江夏郡治,唐天寶年間,改安州為安陸郡,置都督府。 風華絕代的唐朝,絲帶飄繞,裙若霓裳,而那些與安陸有關的詩早已墨字化蝶,翩然而今,使我們可以領略那個時代安陸古樸獨特的文化氣息。千年后,縱使閱盡世間一切的詩人們已經遠去,卻留下筆墨衣冠,任后人憑吊。 “津頭云雨暗湘山,遷客離憂楚地顏。要送扁舟安陸郡,天邊何處穆陵關?!保ㄌ?王昌齡——《送薛大赴安陸》)城北的護城河水,從《孟子》流出,至《漁父》乃大,然后悠然注入府河。那葉文化扁舟自有一種輕靈明秀的風采,向安陸郡姍姍而來。 “穆陵關上秋云起,安陸城邊遠行子。薄暮寒蟬三兩聲,回頭故鄉(xiāng)千萬里。”(唐.郎士元——《送別》)金黃滿地的時節(jié),即將遠別的離人,站在紅色的夕陽下,眺望故鄉(xiāng)的三臺八景,感喟紫金臺上的藩王宮殿,懷想碧霞臺上的“司馬書屋”,難舍鳳凰臺上的“鳳凰春曉”與“南崗梧雨”。 晏二橋邊的櫻桃古渡,涢水上的碧水晴波,白兆山里的謫仙桃?guī)r,青龍?zhí)杜系能嚿w名亭和城西的西畈麥秋,是安陸祖輩賜予后代的無價景觀和懷鄉(xiāng)的載體,行走在滾滾紅塵,漂泊的靈魂終有皈依。 如今的安陸,是銀杏之鄉(xiāng),是李白故里,是“中國糧油機械之都”,是“國家園林城市”,有全國最美鄉(xiāng)村……諸多的美譽,令安陸風華絕代,蜚聲中外。 春陽迷離的時刻,有風笛向小城的街心匯聚,蝴蝶迷住了花香,麻雀在電線上呼朋喚侶,鴿子在樓宇間飛過。斑駁古舊的城墻,擋不住市聲四圍,車水馬龍里,歌唱著歲月深處火熱的激情。 人淡如菊,端坐于日子的中央,歲月已變成了生活的模樣。生機勃勃的古城鮮活在了時代的潮涌里,新的夢想,新的征程,新的生活,新的美好,剛剛開始。 2府河——曠野、山嵐與炊煙深處的詩章 府河的源頭——洪沙河,仿佛遠在天邊。 大洪山靈官埡的幽深處,危崖林立,與天空渾然一體。危崖之上,有謎一般的水瀑飛流而下,然后在滾滾紅塵中一路向遠,向著安陸奔來。 一定有承諾發(fā)生。在曠野、山巒與炊煙之間,數(shù)百條支流呈葉脈狀分布,形成獨立的水系——大小涢水于上游隨州市茅茨畈匯成主干,經隨州市區(qū)至淅河,又東南流經湖北廣水市馬坪、長嶺崗、平林進入安陸市境,自北而南經青龍?zhí)?、三陂港、洑水、府城至巡店。后幾經輾轉,一路千回百折、穿黑越白,至漢口諶家磯注入長江,抵達詩意的深處。 河水漫過生命的土地,被府河護佑的兩岸的曠野、山巒,在歲月的風塵里彌散著綽約動人的風韻。 不經意地,你會走進了岸邊的那些村莊。只是如今的村莊,大都有些陳舊,仿佛擺脫不了被城鎮(zhèn)化進程越擠越窄的宿命。青壯年們外出打工掙錢之后大都在城里安了家,留守村莊的大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老人們開著電動三輪車往返于城鎮(zhèn)與村莊之間,與其說他們不太習慣城里的生活節(jié)奏,還不如說年老的他們喜歡看村莊里的裊裊炊煙和屋檐下生兒育女的麻雀與燕子。 有人說炊煙是村莊興衰的見證。古往今來,民歌的韻腳大都在裊裊炊煙里誕生。炊煙里繚繞著農人的青春暮年與歡喜悲憂,炊煙里蘊含著農人咸澀的汗水和莊家的香氣,炊煙里有農家的往事升騰與濃烈醉意。只是,在城鎮(zhèn)化進程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府河兩岸的村莊與炊煙,已成為農耕時代的縮影,那些堅守在炊煙下的老人也走向了時光深處,卻后繼乏人。 在“振興鄉(xiāng)村”這個戰(zhàn)略大背景下,我們該怎樣渡過這條“河流”,將貧窮、苦難擺渡進歷史的云煙里,讓鄉(xiāng)村與城市同發(fā)展共興盛? 早春的黎明剛剛到來,遠山千黛,曠野的稻田渴盼著犁耕水響。 府河碧波蕩漾,蘆葦正在抽芽,野鴨悠閑地兀自覓食,白鶴在河面上盤旋升空,兩岸的村莊不動聲色地尋覓著盛時的記憶: 瓦藍的天空下,萬千樹的銀杏嫩葉在搖曳舒展,沉醉了無數(shù)清風和煦的黎明。 夏日的村莊,風輕綠長,農人們把全身的力氣盡灑在田野山地。入夜,蛙聲滿池,夏蟲唱和,捉龍蝦的人滅了手電,俯下身子,聽溝渠里嘩嘩的水聲,所有的期待都含詩意。 秋色翠微,成熟的田畈在陽光下躍動,吃苦耐勞的肩膀擔著滿懷的喜悅…… ![]() 四季的夕陽染紅了緩緩流淌的府河,那閃爍的水波,歌唱著歲月的詩章。 有誰愿意化作天上的星子,含笑落入府河悠悠碧波之中,守望著兩岸的村莊? 3錢沖——審視生命的道場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有“植物活化石”之稱。落葉大喬木,高達40米,胸徑可達4米,幼樹樹皮近平滑,淺灰色,大樹之皮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有長枝與生長緩慢的距狀短枝,葉有長柄心形,雌雄異株。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 ![]() 錢沖是全國的“銀杏之鄉(xiāng)”。位于安陸市西部的王義貞鎮(zhèn),地處大洪山南麓,屬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地帶,擁有華中地區(qū)最大的古銀杏群落,千年以上的古銀杏48株,500 年以上的180株,100年以上的4370株,新開發(fā)銀杏基地38000畝,定植銀杏240萬株,連片25株以上千年古銀杏景點36處,銀杏樹王、天女金桂、狀元柏、桂竹園等園林群四處。 古銀杏群落不但數(shù)量之多、年代之古老為世所罕見,而且樹形各異,有夫妻樹、情侶樹、子孫樹、母子樹,極具觀賞價值和情趣。 ![]() 錢沖銀杏“源自千古,經火山噴涌,歷鍛力練;臨冰川洗禮,冰溶水淹;遭洪水咆哮,砥柱而不屈;逢“外客”來襲,頭斷身裂而根然;太陽爆瘧,天昏地暗;地震隆隆,天翻地陷;你歷千難萬險,勇闖奇峰險關。你的同胞兄弟,世稱孑遺石地下。唯有你,依然屹立在大地上,老樹新枝,紅光煥發(fā)如中天!”幾億年走過來的樹種,以柔弱的身軀,經歷了無數(shù)嚴寒酷暑、山河崩裂、天翻地覆的變遷,棲身于偏遠的深山里,最終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 秋季的錢沖簡直就是一個審視生命的道場?!?身高百仞,撫蒼穹而與樂,攜風云而共舞,沐陽光而自肥,浴雨露而凈身。葉蒲扇而鮮有,根鴨腳而定神。”那直指藍天的樹冠,那如玉扇般優(yōu)美的葉片,那漫山遍野的金黃,那份優(yōu)雅與華貴,令眾生震撼——平和的心態(tài),慈悲的情懷,恒久的堅持,默默的奉獻,終會收獲生命的圓滿。 ![]() 行走于紅塵里的我們,在這山為容,樹為魂的錢沖,拜謁于銀杏樹下,應該明了生活即是道場,生命就是一場現(xiàn)世的修行。世事紛繁、諸行無常,如何面對,如何處理,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不忘初心,聽從本心,不隨波逐流,開闊視野胸襟,不斷突破種種局限與束縛,站在更高的層面來審視自己,做社會發(fā)展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從而靜悟生命的價值與美好。 4白兆山——碧意空蒙的靈魂棲居地 有人說“人生無非山海,出發(fā)時激情如海,到達時淡然如山。身也曾隨波追流,但終會不動如山,經歷過海,才懂得山?!边@句話放在白兆山和登臨它的歷代文人墨客身上,甚是恰當。而李白絕對是與白兆山淵源最深的一個人。 白兆山又名碧山,位于安陸城西14公里處,主峰太白峰海拔383米。白兆山地勢險峻,崖壑幽深,層巒疊翠,林木茂盛,氣候宜人,和涢水相映成趣,古人曾有“涢水濃于酒,碧山俏似詩”的贊語。 ![]() 名山與名人相遇,彼此會一見傾心,相互成全。 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意氣風發(fā)的李白“仗劍出川,辭親遠游”,來到安陸,并且娶妻生子,開元二十一年筑室于白兆山桃花巖畔,開始了“酒隱安陸,蹉跎十年”的生活?!霸婆P三十年,好閑復愛仙。蓬壺雖冥絕,鸞鶴心悠然。歸來桃花巖,得憩云窗眠。對嶺人共語,飲潭猿相連。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兩岑抱東壑,一嶂橫西天。樹雜日易隱,崖傾月難圓。芳草換野色,飛蘿搖春煙。入遠構石室,選幽開上田。獨此林下意,杳無區(qū)中緣。永辭霜臺客,千載方來旋?!?《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唐.李白 ) 古往今來,山居均代表著與生俱來的低調和內斂的豪門氣質。李白在白兆山讀書制作,以文會友,干謁求仕,寫下了《靜夜思》、《山中問答》、《蜀道難》、《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等百余首不朽詩篇。在詩的國度里,李白是當之無愧的豪門。并給后人留下了白兆寺、桃花巖、李白讀書臺、太白堂、太白林、紺珠泉、洗腳塘、洗筆池等遺址遺跡。 大凡名山,總有道家的蹤跡。道家居于深山,主要在于“隱”與“修”。道家崇尚自然,追求清靜無為、遁世隱修的生活。為了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達到隱者修行的最高境界,道士們采藥煉丹,而那些靈花仙草也只有深山老林里才容易采到。所有這些,都讓道家與山結下了不解之緣,白兆山也不例外。 而文人墨客隱居于深山,是為自己的靈魂尋找一個碧意空濛的棲息地,而其終極目的依然是為了出仕,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 名山與名人相互影響,相互彰顯,相互提升?!伴_元有謫仙,酒隱向安陸。子嘗慕其人,文字不拘束。月下每醉吟,落紙輒數(shù)幅。今當安陸歸,白酒村中熟。一名猶未成,雙親淚盈目。切莫苦銜杯,無心不擇祿。去去煙水間,野禽嗥古木。聞聲不得名,將投山舍宿。此趣自可嘉,非口走塵轂?!保ㄋ?梅堯臣 《送樊秀才歸安州》 )”梅堯臣傾慕謫仙,不僅是傾慕其孤傲的身影、膾炙人口的詩篇,更是傾慕李白身上“不屈己,不干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區(qū)宇大定,??h清一……然后浮五湖,戲滄洲”的政治抱負與精神品質。 ![]() 1992年,白兆山被原國家林業(yè)部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雖隔千年之遠,但詩人們的秀句華章早已穿過了歲月的云卷云舒,時時芬芳于后人的唇間和心上。 在這大好的時代,凡俗的我們,也追求著靈魂詩意的棲居。作者簡介 劉鴻凌,女,中學高級教師,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楚天中小學教師校長卓越工程”省外高端培訓高研班學員。喜歡教師這一職業(yè),喜歡在閑暇之時靜心閱讀,喜歡聽筆行走紙上的聲音,有文字見諸報端,多篇文章獲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