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家經(jīng)典之中堯天舜日是理想中的國家,唐堯以天下為公,不私傳帝位,而是讓給了大賢虞舜,但后世出土的《竹書紀年》則徹底推翻了美好的禪讓,書中記載,舜囚堯,堯子丹朱起兵攻打虞舜,失敗后被放逐,舜自立為帝, 虞舜是如何奪得堯帝的帝位呢,首先堯帝之位也是從哥哥帝摯手中搶來的,所以他登位之后一直籠絡(luò)四方邦國,虞舜也并不是鄉(xiāng)野村夫,而是虞國的太子,他的父親患有眼疾,他掌握了虞國大權(quán),這讓也想讓自己兒子為君的后母十分不滿,他先吹風給暮瞍,說舜要篡權(quán),又鼓動自己的兒子象趕走舜,好當虞國的太子, 但象粗蠢,他和母親的那些伎倆早被舜識破,舜趁機囚禁了后母和弟弟,并宣布父親年事已高自己稱君,對外大肆宣傳后母和弟弟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殺自己,自己如何死里逃生,并對往事既往不咎,經(jīng)過宣傳虞舜的形象高大起來,更主要的原因是虞國在舜的治理下也強大起來,四方邦國不敢得罪,不信也得信,堯帝對強大的虞國也很忌憚,將兩個女兒嫁給舜,這也是最早的和親, 此后二十年里堯帝年老德衰,而虞舜的勢力越發(fā)強大,此時天下洪水泛濫,而堯帝任用的共工氏治水不利,天下皆怨,趁機虞舜帶兵進入堯都,囚禁了唐堯,挾天子以令諸侯,堯子朱起兵討伐虞舜被打敗流放丹水,后世稱為丹朱, 共工氏鯀幫助丹朱對抗虞舜,也被擊敗,舜命和鯀一直不睦的祝融氏帶領(lǐng)族人殺死鯀,祝融火官,鯀水官,水火不容由此而來,堯帝的最大支持者被殺,虞舜再無顧忌,放逐堯于平陽,自立為帝,將帝堯時期的四位忠臣比作兇獸,號稱四兇,全部流放,任用自己的親信八元八愷,徹底掌控天下,這也就是史上的虞朝, 但洪水泛濫,各邦國大臣一致推薦共工氏鯀的兒子禹來治水,虞舜同意了,如果禹治水成功舜可以安享太平,不成功還可以再次以治水不利的名義殺掉他,他命自己的女婿伯益一起和禹治水,也是監(jiān)督大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不回家而是不敢回家,怕惹起猜忌,經(jīng)過十三年治理,大禹結(jié)交天下邦國,幫助各國梳理水道,終于平息水患,此時的大禹實力強大,已經(jīng)不在受虞舜控制,殺父之仇他當然沒有忘記, 虞舜的下場也要比唐堯更慘,被放逐九嶷山,湘西之地,這里在新中國解放初期還是土匪出沒野獸橫行的世界,七八千年前會是什么樣子大概只有舜知道,在這里他作九疑之歌,登山北望大悲而死,他的妃子女兒皆投湘江而死,他的兒子商均被大禹封于虞,從此再不見記載,腥風血雨的上古禪讓和后世儒家美化過的傳世典籍大相徑庭,歷史真的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