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宗秦漢”,被視作篆刻學習的金科玉律。早期的資料是把魏晉南北朝的印章歸屬到漢印類別里,近幾年的細化,把這個時期的印單獨分離出來加以學習。 今天,我們說學習將軍印、急就章、南北朝印風等等,其實都是特指這個時期的印章。這個時期權力更迭頻繁,戰(zhàn)爭頻發(fā),印的風格差異很大,不理順一下,學著還真是有點蒙圈。 一種方法是按照時間發(fā)展排序,按照各個時期的印進行分類。這種辦法適合了解來龍去脈,做到心中有數(shù),但對于印風的學習提高幫助是有限的,尤其臨印時在一個印集里,很難分出是哪個具體時代的印來。 另一種辦法是按照印的風格進行分類。這種方法對學習很有用,而且歸納之后,還有一些發(fā)現(xiàn),對我們篆刻創(chuàng)作很有幫助,見本文的最后部分。 趙國林“靜修可以永年” 先說第一種分類,理順一下。其實亂,是因為在不到400年的時間里,朝代國家,你方唱罷我登場,就比較亂了,所以,地域、時代、文化的不同導致印風不同也就正常了。下圖基本能看清楚這些朝代更迭的順序。 魏晉南北朝朝代簡圖 根據(jù)這個發(fā)展歷程我們看印章的風格流變。 1、魏蜀吳、西晉時期的印風。 整體來看,這期間的印風基本延續(xù)了西漢、東漢時期的端莊平整,出現(xiàn)了類似“虎牙將軍章”這樣的將軍印,也不是主流,但已經(jīng)顯露將軍印的端倪。 2、東晉、五胡十六國時期。 名副其實的將軍印來了!如果上個時期還以鑄印為主流的話,這個時期鑿印就開始取而代之了。東晉位于相對南方的區(qū)域,北方的十六國,文化不同,各自為政。這時的戰(zhàn)亂紛爭,導致了整體印風開始蕭散恣肆了,不僅繆篆篆法不再唯一,章法開始大開大合,氣勢的宣泄開始變得更為酣暢淋漓。呈現(xiàn)了從官方的嚴謹向民間爛漫自由風格的轉化。 3、南北朝時期。 這個時期的是純粹的將軍印時期了。平時我們所說的將軍印或急就章更多的應該是指這個時期的印。有印論曾指出這時期的印在藝術化上已經(jīng)開始衰落。其實從抒情達意的角度去關照,倒是這期間因為少了官方的束縛,反倒體現(xiàn)了制作藝人們的審美趨向,更值得今天去取法參照。 第二種從風格上的分類。干貨來了! 1、相對平穩(wěn)類印風。 這類印章,只是選了兩個代表,還有很多。這種是將軍印,但相對平正嚴謹一些,似乎延續(xù)了漢官印的風格。 這種印有幾個共同點,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中值得借鑒的。 1)基本上都是滿格的排布模式,很少出現(xiàn)大面積的留紅和氣口; 2)以等粗線的線型為筆畫的特征,有的會出現(xiàn)不同筆畫之間的粗細變化,但一個筆畫基本是等粗線線型; 3)整體印的靈動活力體現(xiàn)在字型大小的變化,線條排列的欹側變化。 以上幾條絕對是在創(chuàng)作這類印風時應該側重的。 2、恣肆荒率類印風。 這類印風可以說占據(jù)將軍印里的半壁江山?;蚵室猓蛐蹚?,或稚拙,或凌厲,風格特點明顯。但歸納到一起,還是有其共有的特點: 1)基本上都不是滿格的排布模式,都有一定面積的留紅和氣口; 2)以粗細變化的線型為筆畫的特征,就是鑿刻形成的由粗變細,或由細變粗的楔形線條; 3)整體的章法上橫勢,縱勢的氣勢更加強烈明顯; 4)整體印的活力不再是依靠線條的變化,而是體現(xiàn)在字的大小變化的同時,更體現(xiàn)在字與字之間的欹側變化,所謂的大開大合。 創(chuàng)作這類印風的作品,應該多注意上述的特點。 這時通過分類所感受的風格特點,自我覺得對學習會有所幫助,在這里分享給大家,膚淺片面之處,敬請批評。 (文中所用圖則出自已出版的刊物和網(wǎng)絡,版權歸屬原所有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