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的好:生命在時光中消長。唯有讀歷史的人,活得達觀通透,不易迷失。 讀史明鑒,必少不了《資治通鑒》,中國上下幾千年,都歷經(jīng)了哪些朝代興衰,出現(xiàn)過哪些歷史事件,書中全都有講解。所以它也被稱為最權(quán)威的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 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是講做人、處世智慧。涵蓋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記述了古代各大帝王的治國之略,濃縮了中國古代政治運作、權(quán)力法則的史學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必讀之書。 所以這本書也被稱為:帝王術(shù)。 朱元璋就對《資治通鑒》情有獨鐘,清朝康熙、乾隆等帝王也都閱讀通鑒學習治國之道,并作“御批”(讀書筆記)傳世。 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資治通鑒》時說: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jié)構(gòu)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jù)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除了《資治通鑒》,其實在民間還廣為流傳這樣一本書,它就是馮夢龍所撰寫的《智囊》,集合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智囊》這本書也被稱為小資治通鑒,因為其內(nèi)容更加貼近于生活,所以也被稱之為:“平民術(shù)” 這套書有多厲害,看看其中的故事,和讀過的人就知道了: 辛棄疾被好友勒索辛棄疾在江南居住的時候,路上偶遇一件奇事:一位男子叫陳同甫,他有一天騎著自己的馬過橋的時候,馬兒說什么也不敢往前走。陳同甫大怒,直接將馬頭砍下,大步上橋。
有一次喝酒期間,辛棄疾更是說了北方外族的形式:“錢塘一帶非常危險,根本不適合建為國都。北人只要占領(lǐng)牛頭山,就能阻斷四方來援的勤王之師,如果再引西湖水灌城,京城軍民必將成魚鱉,朝廷恐要遭覆滅之災。” 結(jié)果陳同甫聽見這話,害怕辛棄疾醒來之后,意識到自己聽了不該聽的話,殺自己滅口。于是陳同甫半夜騎著馬逃走了。 辛棄疾醒來得知這件事沉默良久,他不敢相信陳同甫會把自己想成這樣的人。辛棄疾知道辛棄疾知道,有懼之人多有邪念。 這個事兒沒過多久,辛棄疾就收到了陳同甫的信,要求辛棄疾拿出10萬封口費。辛棄疾無奈之下,只好拿出這10萬,來回答昔日好友的勒索。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將《智囊全集》稱為“國之利器”,倍加珍愛,下令不能外傳,只準內(nèi)部傳閱;一代名臣紀曉嵐將它倒背如流,遂練就鐵齒銅牙,妙語連珠 正如王健林所說,《智囊全集》不僅適用于過去政權(quán)紛爭,更適用于現(xiàn)實職場和生活。 如政略政務智囊 政治角度教你如何教你如何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在工作管理、協(xié)調(diào)合作中靈活多變,高效處理日常事務。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天下應本著公正、仁德之心,不該隨意施舍不當?shù)亩骰荨?/strong> 告訴你管理不是小恩小惠,而是以公正贏得人心。 如言辯智囊 說話是一門藝術(shù),善用語言,教你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該說的怎么說。學會會審時度勢,在復雜關(guān)系中進退自如。 “寧為鉛刀,毋為楮葉。錯節(jié)盤根,利器斯別。識時務者,呼為俊杰。” 寧可做拙鈍的刀子,不要成為中看不中用的玩物。碰到盤根錯節(jié)時,才能分辨工具的利鈍。識時務的人,才是俊杰。 如軍事智囊 職場如戰(zhàn)場,兵法也能用于生活。教你如何運用智慧,在談判、交往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日百戰(zhàn),成敗如絲。三年造車,覆于臨時?!?一天之中上百次會戰(zhàn),勝和負往往只是在一線之間。花三年時間所制造的一輛馬車,往往由于剎那間的疏忽而翻覆。 告訴你做事要注意細節(jié),勝負往往一線之間…… 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 但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很大一部分正是學習于《智囊全集》。 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復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云,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為政、為商,都可從《智囊全集》中汲取智慧。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版本,是帶著白話文翻譯以及馮夢龍點評的版本,這樣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去理解書里面的故事,可以將故事用在自己的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