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敬收藏的唐代阿難佛像。 (受訪者供圖) 這尊觀音菩薩立像高113cm,為典型的北齊至隋初期的風格。雙腳、雙手雖殘缺, 但不失藝術的完整性。 (受訪者供圖) 陳哲敬把這尊木雕妝彩觀音半跏坐像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 (受訪者供圖) 陳哲敬收藏的唐代佛碑。 (受訪者供圖) 1983年,他攜40余件石雕佛像回臺灣開展;1989年臺灣出版的《中國古佛雕》圖錄盡載他的珍藏;2005年,他將收藏的5件龍門石窟佛雕和一件宋代木質佛雕分捐給龍門石窟和國家博物館……他就是佛像收藏家陳哲敬,目前居住在深圳福田區(qū)的某棟高層住宅里。 走進陳哲敬在福田的住宅,現(xiàn)年86歲陳老身體健朗,精神矍鑠。記者坦率地問,“您這些年捐贈了不少佛像,現(xiàn)存的應該還有不少吧?可不可以讓我們開開眼界?”陳老爽快地回答,“不少,大多放置在別處,這里有幾尊?!标惱弦I記者來到藏室,室內有6尊佛像,有唐代的金剛力士立像、北魏晚期的佛立像、北齊至隋初期的觀音菩薩立像等,這些佛像都是陳哲敬于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在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地分別購得的。 搶救流失海外文物 陳哲敬1927年出生在福建蒲田,6歲時跟隨父母到上海,兒時起愛好攝影、繪畫、集郵。青年時期,陳哲敬在上海入“充仁畫室”學習素描、油畫、水彩和雕塑,后拜著名雕刻家張充仁為師,專攻雕塑,走上了中國傳統(tǒng)雕刻藝術之路,后在香港十多年以雕塑職業(yè)為生。1969年他移居美國,在好萊塢明星蠟像院工作多年,成為知名的雕塑家。一次他在參觀博物館時欣賞到中國佛教雕像,被佛像臉部所流露出來的祥和、寧靜,還有一種莫名的含蓄端凝的美麗所震撼,從此他便成了各大博物館、藝廊,中國佛雕像前的??停瑦凵狭朔鸾趟囆g。他放棄了自己熟悉的、收入不菲的雕塑專業(yè),踏上了搶救流失海外中國文物的艱辛之路,竭盡畢生精力在海外收集流落失散的國寶。 一次,他見到拍賣一件中國古佛雕,他的心都快要跳出胸膛,他決心與買主們競爭,可錢不夠,他便“拆東墻補西墻”,最終把那件珍品買到了手。在搶救流失海外文物中,陳哲敬的執(zhí)著精神是不言而喻的,而且是不惜代價的。他的多半藏品是從私人收藏家轉讓過來的。如一件高36公分的隋唐菩薩頭像,是從已故著名收藏家仇炎之那里得到的。仇炎之在香港僑居,禁不住陳哲敬的“軟磨硬泡”才讓出來這尊凝神靜思的菩薩像。而旅美華僑周銳也是被陳哲敬如癡如狂酷愛古佛石雕所感動,相繼讓出—批早年購得的被盜運到紐約的天龍山、云崗的古佛雕。陳哲敬先生生活簡樸,不嗜煙酒,不沾高消費,他的錢財幾乎全部用在搶救流失海外的文物上。為籌集資金,他忍痛割愛賣掉了自己多年珍藏的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等名家的30多幅名人字畫和高檔古董。 想辦一個古佛雕博物館 陳哲敬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深圳,晚年將在這里度過。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有心愿未了,就是想給自己的這些收藏找個合適的地方,想建一個古佛雕博物館,將佛教藝術展示給深圳市民看。他說目前自己有佛雕數(shù)十尊,因為體量較大,沒有寬闊的場地展示,難以被人欣賞。 陳哲敬是這樣看待中國文物的,“我們華人在海外,最值得驕傲自豪的,大概就是中國的珍貴文物?!彼麑ψ约旱淖优怯衅谕模匾赓I了一臺錄音機,叫子女們把他說的話錄下來,日后定能派上用場。 陳哲敬對海外中國文物回流這件事非常上心,而且成績不凡,他說,“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目前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約有中國文物167萬件,流失在海外民間的中國文物,約十倍于國內現(xiàn)有各博物館的文物”。陳哲敬希望更多的中華有識之士加入到搜集、搶救、收藏海外流失中國文物的行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