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 「歡迎你來,拉開椅子,隨便坐」 《紅樓夢》里的芒種節(jié) 本周四,也就是6月6日,是芒種節(jié)。在古代芒種節(jié)是送別花神的日子,在《紅樓夢》的時候,芒種節(jié)更是閨閣中的盛事。 在芒種節(jié)這一天,大觀園的女孩兒們要準(zhǔn)備各色禮物,祭奠花神,給花神送別。因為芒種節(jié)一過,就是夏天,眾花皆謝,花神退位,她們要給花神餞行。 閨閣中更興這件風(fēng)俗,所以到了這一天,大觀園中的人很早就起來了。 這些女孩子們,或者用花瓣和柳枝編成轎馬,或者用綾錦紗羅疊成各種彩旗彩物的樣子,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東西。 滿園里翠帶飄飄,花枝招展,更有這些女孩兒們打扮的桃羞杏讓、燕妒鶯慚,真是一幅群芳送春的唯美畫面。 《紅樓夢》里最美的兩個場景也發(fā)生在這一天。這個時節(jié)石榴、鳳仙等各種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 黛玉看著滿地的落花,就帶著自己的花具:肩上擔(dān)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里拿著花帚。黛玉特意把落花掃了,裝在絹袋里,埋在犄角上她的一個花冢里。 《葬花吟》就是黛玉在掩埋這些殘花落瓣時,感花傷己,邊葬花邊念的。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這是《葬花吟》的開頭,黛玉還在其中提到柳絮,提到落花,提到梁間的燕子,提到自己這個葬花人,還提到“忍踏落花來復(fù)去”,“半為憐春半惱春”。 寶玉也看到這些鳳仙石榴等的落花,就用衣襟悄悄地兜了起來,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之前跟林黛玉葬花的地方來。 還沒轉(zhuǎn)過山坡就聽到黛玉念《葬花吟》的聲音,后來聽到那邊念“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幾個句子。 不覺就慟倒山坡之上,懷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寶黛兩個人,一個在山坡這邊,一邊葬花一邊念《葬花吟》,一個在山坡這邊不覺聽得癡了。別的都不見了,只剩下身邊的花影和耳邊的鳥聲。 想想那畫面,“黛玉葬花”本身就是一幅畫;寶玉看到黛玉葬花又是一幅畫外之畫;而我們看著寶玉和黛玉在“花謝花飛花滿天”里的畫面,又是一幅畫。 就像里里外外有三層畫框一樣,框起一幅套一幅的美好畫面。 黛玉和寶玉都是比較感性的性格。在這一天,黛玉出門時交代紫鵑說,讓紫鵑把屋子收拾了以后,等那大燕子回來,再把簾子放下來。 她是特意給燕子留門的,怪不得黛玉在《葬花吟》中提到“梁間燕子”的話,原來都是有生活場景的。 寶玉也是,看了燕子就和燕子說話,看了魚就和魚說話。他們和花草鳥魚都有著天生的親密聯(lián)系,都有著一種特殊的關(guān)照。他們兩個都是比較感性的。 而寶釵相對來說就偏理性一些。可是在這么美好的日子里,在閨中女兒的盛事中,寶釵也有了難得的感性流露。 寶釵去找黛玉的時候,看到前面有一雙玉色的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fēng)翩躚,特別有趣。 寶釵就想撲了來玩耍,于是從袖中取出扇子來,走到草地上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來來往往,穿花度柳,馬上就要過河去了。 引的寶釵躡手躡腳地,一直跟到池子中的滴翠亭上,香汗淋淋,嬌喘細(xì)細(xì)。 這是寶釵難得的感性流露的畫面。也許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大家都很容易被眼前的美景、落花和紛飛的蝴蝶所吸引,心里也就容易變得柔軟、變得感性吧。 這一天這些女孩子們在大觀園做餞花會,在這邊玩耍:有的在亭子里說話,有的在池邊看魚,有的在看鶴舞,有的站在石榴花樹下閑談。 還有“寶釵撲蝶”、“黛玉葬花”,連同所有這些美好的場景,都發(fā)生在送別花神的芒種節(jié)…… End 公號改版 為免走散 歡迎設(shè)為星標(biāo) : 1 2 3 設(shè)置成功 歡迎閱讀小冊其他文章 趙小冊 日常 / 文藝 / 紅樓夢 / 生活美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