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又名劉伯溫,為何叫伯溫呢?有一段傳說。 相傳劉基去石門洞讀書,初時,見山清水秀,風(fēng)景如畫,只沉醉于山水之間,日日玩耍,無心讀書。 先生拿出《荀子·勸學(xué)篇》給劉基,要他讀一百遍。劉基只讀一遍,就能背個八九不離十了。再讀一遍,就只字不差了。先生叫他再讀,劉基就煩了。 《荀子·勸學(xué)篇》 先生又拿出孔子的教喻“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教育劉基。劉基呢,當(dāng)面諾諾是聽,過后還是收不了心,先生很無奈。 有一天,劉基去溪邊玩,突然傳來棒槌擊打之聲,遁聲望去,只見溪邊堆積著如小山般的棉紗,一個姑娘槌槌洗洗,一刻不停地在勞動。 劉基想,這么多的紗,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洗完呢,這姑娘怎不嫌煩。 浣紗女 劉基正在思忖,那姑娘口中飄出美妙動聽的歌聲: 天下沒有浣紗女, 人間哪有衣暖身。 沒有百溫不厭者, 哪有高深學(xué)問人。 鐵杵磨針為至理, 問君攻書可專心? 劉基聽罷歌聲,心中漣漪頓起,漸漸地滿臉通紅,愧疚之情一陣一陣涌來,一陣小跑,回到學(xué)館書房去讀書。從此,劉基再也不放松學(xué)習(xí),常常通宵達(dá)旦,勤奮攻書。 劉基很感激浣紗女的提醒,為警戒鞭策自己,又給自己取名“百溫”,以示自己千讀百讀之決心。后人尊敬他,又因他封誠意伯,就把“百”字改成“伯”,叫他伯溫。 (流傳于浙江溫州 麗水 周文鋒搜集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