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癥候學》、《中醫(y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yī)人,文君然。 今天我這篇文說,想給你聊聊我們的心氣。 什么是心氣??? 簡單理解,它就是推動和維系心臟正常工作的能量、發(fā)動機。 我們正常人,感受不到心氣的寶貴。因為它是充足的,我們沒有任何異常。而在不少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的老人身上,亦或者是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患者身上,則會相對明顯地體現(xiàn)出心氣不足的現(xiàn)象。 這是一種什么體驗呢?我希望你能記住三個字:短、慌、累。 你別看它藥味挺多,其實歸納起來好理解。黃芪、人參、炙甘草,這是用來補心氣的。血為氣之母,補氣就得補血,所以用當歸、川芎來補血。補氣血的時候,加一把陽氣,補得會快一些。所以用肉桂溫陽。其余的,五味子、柏子仁、酸棗仁、遠志、茯苓、茯神來養(yǎng)心安神。半夏配合人參、黃芪、炙甘草來健脾,固護氣血生化之源。這是基本方義。 讀者朋友把它記下來,充分理解,在準確辯證的基礎上加以借鑒,是有好處的。 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我們還要弄出一個問題——心氣是怎么一步步受損的呢? 1,年齡增長。這沒什么好說的。年紀大了,五臟之氣皆衰,心氣自然會受到影響。 2,久病傷氣。如果素來有心臟病,遷延時日一場,就容易損傷心氣。這是疾病所致。 3,脾胃不足。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心氣心血,都要依賴脾胃的運化。脾胃虛衰,則心氣不足。一些老胃病患者,到最后就容易如此。 <div '="">4,睡眠不足。有些年輕人,覺得自己身體很好,肆意熬夜、不知保養(yǎng),天長日久,必然累及心氣?,F(xiàn)在有許多30多歲的人,就總感覺心慌了。這是令人擔憂的事情。 5,過度勞心。有些人,擔憂太多,索取太多,心事太多。我問你,你的心就拳頭那么大,能裝下這么多事情嗎?你裝的事情越多,心就越累,心氣的損耗也就越大。 好了。我就說這么多吧。 |
|
來自: 一帆風順ZHC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