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王朝是遼國的延續(xù)王朝,主要統(tǒng)治范圍在西域地區(qū),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與中亞部分地區(qū)。西遼王朝的故事存在于《遼史·天祚帝本紀》中,而《遼史》又是中國24部正史之一,因此西遼與遼都是中國古代王朝。 公元1125年,稱霸漠北二百余年的遼國(契丹族)被新興的金國(女真族)所滅后,契丹貴族耶律大石率領(lǐng)一支契丹人橫跨蒙古高原,進入新疆境內(nèi)建立了強盛一時的西遼帝國。這段歷史鮮為人知,但卻留下了不凡的影響。 由于耶律大石的西征,將契丹文化傳到中亞河中地區(qū),使得許多國家將古代中國稱為“契丹”。時至今日,俄語和烏克蘭語中關(guān)于中國的發(fā)音還是“契丹”,這就是當年的耶律大石西征所帶來的影響。 西遼王朝的歷史,主要記載在《遼史》之中。也就是說,后世史學(xué)家將遼朝與西遼視為一體,或者說把西遼視作是遼朝的延續(xù),就像北宋與南宋的關(guān)系一樣。 不過,耶律大石與金國是世仇,因為契丹族的遼國就是被女真金國所滅的。在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后,難道金國方面會無動于衷嗎? 當然不是了。金國在攻滅遼國后,對于西遷的契丹貴族耶律大石一直不放心,曾多次想要消滅這支遼國的殘余勢力,但由于蒙古高原的阻擋一直沒有成功。此外,金國的戰(zhàn)略重心主要是攻宋。在1127年消滅北宋以后,金國的精銳主力一直在與南宋王朝作戰(zhàn)。畢竟南宋富裕的江南地區(qū)比起西遼所控制的西北地區(qū),更具有經(jīng)濟價值。 根據(jù)史書記載,耶律大石在西域站穩(wěn)腳跟(建立西遼)以后,也曾多次聯(lián)絡(luò)汪古部和西夏一起夾擊金國,但沒有成功。 公元1131年,金國方面派大將粘罕(完顏宗翰)和契丹降將耶律余睹一同西征,目標直指耶律大石。但由于路途遙遠,金軍在穿越戈壁沙漠時,損失慘重,十不存一,到達西域的金國殘部也被耶律大石的軍隊消滅。 為了報復(fù)金國人,耶律大石也于1134年派大將蕭斡里剌率領(lǐng)七萬西遼大軍東征。不過由于道路險阻,西遼軍隊的牛、馬大多在路上死去,所以西遼軍隊也被迫撤回。此后,金與西遼不再大規(guī)模派兵攻伐,只是相互敵視,各為其主。金國主要與南宋王朝作戰(zhàn),而西遼則與西域諸國作戰(zhàn)。 至此,耶律大石徹底放棄了恢復(fù)東方故土的想法,轉(zhuǎn)而將戰(zhàn)略中心變成西征。在耶律大石生命的最后幾年里,西遼王朝消滅了東、西喀喇汗國,進入中亞擊敗了塞爾柱突厥帝國的聯(lián)軍,變成了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在耶律大石死后,后繼者以遼國的舊制,給他上廟號為“德宗”(西遼德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