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抱怨小編遲遲不更新內(nèi)容,小編也有苦衷的。每天發(fā)布很多信息的公眾號大多是盈利性的,他們有固定的工作人員每天更新內(nèi)容,更新內(nèi)容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而本公眾號是非盈利性的,小編平時還得工作學習,所以不能做到每天都更新,希望各位同學諒解。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本公眾號開通了留言功能,大家可以把想要說的話隨意寫下來,想說啥就說啥。
在2016年3月發(fā)布的《大同城墻的命運(一)‖一步步淪為土坡》中,小編給大家敘述了大同城墻由盛轉衰的經(jīng)過,時隔數(shù)月,小編再用翔實的文字和海量的圖片給大家介紹大同城墻的修復、重建過程。敬請收看《大同城墻的命運(二)‖修復與重建》。 對于大同城墻來說,否極泰來的事發(fā)生在2008年。2008年開始,一位熱衷于修繕古建筑的耿彥波市長被調(diào)來了,大同市包括城墻在內(nèi)的古建筑命運突然峰回路轉,原先改造舊城的規(guī)劃等被推翻,城內(nèi)的各種古跡開始大規(guī)模修繕、復建,連只剩一個塔的法華寺也被復建。古城修復工程包括修復只剩一層土坯的古城墻,重修鐘樓、代王府、華嚴寺、善化寺、文廟等建筑,拆除古城內(nèi)的現(xiàn)代建筑等,這涉及8萬至10萬戶居民的拆遷。 來說說耿彥波以往保護古建筑的作為。1995年3月,耿彥波任靈石縣長,開始主政一方并打造“王家大院”。2000年3月到2004年2月,耿彥波施政山西榆次,在這里修復了“常家莊園”。 耿市長 施工方式 施工方式共有兩種。第一,對夯土保存較好的地段,外側墻基用大青條石墊底然后砌磚,砌磚方式為外砌兩層大青磚,內(nèi)鋪三層普通機制紅磚,間隔一段距離用紅磚砌甲墻,之間用夯土填充;第二,對夯土不存在的部分,采取鋼筋水泥框架結構,內(nèi)砌機制紅磚,外包青磚。內(nèi)部空間合理利用,東城墻內(nèi)部空間建和陽美術館,北城墻建中國雕塑博物館,南城墻建中國民俗博物館。 從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出,采用水泥框架結構,內(nèi)側用紅磚,外側用青磚,內(nèi)部是空的。
東城墻 2009年5月東城墻開始修復,年底主體工程近于完工,較真實復原了城墻的輝煌,和陽門(甕城)為原址重建(水泥框架結構、外包大青磚),內(nèi)部合理利用為和陽美術館。
其他照片 城墻上的防空洞 西城墻 西城墻是四面城墻中毀壞最嚴重的,西城墻中甕城以北部分保存完好,而以南則損毀嚴重,保護修復難度較大。西城墻保護修復工程全長約1800米,底寬18米多,含甕城1座、望樓12座等。因展覽館占據(jù)了城墻的位置,所以需要對展覽館進行整體搬遷。 鋼筋水泥結構 由于展覽館占據(jù)了西城墻的位置,所以對展覽館進行整體搬遷。 2010年5月,大同市開始大規(guī)模修復南城墻。2011年5月,北城墻修復工程開始,實際正式開工已經(jīng)到了10月以后,又經(jīng)歷了中間將近5個月的冬季停工期,真正施工時間不過7個多月。修復后的北城墻較南城墻高0.75米,總高為12.75米;比南城墻寬4米,總寬為22米。
市長耿彥波 2011年,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鳳凰衛(wèi)視主辦,中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華僑城集團公司協(xié)辦的《智慧東方》“2011中華文化人物”的頒授典禮上,大同市長耿彥波榮獲“中華文化人物”稱號。著名學者余秋雨在頒授典禮上點評耿彥波市長:“在保護文化古跡的路上中走得很艱辛,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但他把它做得光彩亮麗,虎虎有生氣,讓每個人都知道我們作為一個中華文化傳承者的驕傲?!?/span> 2013年2月7號,山西省委決定,原大同市長耿彥波任太原市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沒人預料到這一紙調(diào)令會引發(fā)市民強烈的反應。此后正月初三到初十,連續(xù)7天,大量大同市民涌上廣場街頭,用不同方式表達對這位市長的挽留之情。 至此,關于大同城墻的介紹還沒有結束,敬請期待《大同城墻的命運(三)》 小編在此提醒同學們,最下方可以留言哦,不要錯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