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有同樣情況的患者,或者中醫(yī)同行、中醫(yī)愛好者一定好奇我給她用了什么方子。 今天我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開具的處方如下:
7劑,水煎服,日二服。 大家看到了哪些經(jīng)典方劑的影子呢? 一、小半夏湯 半夏 生姜 二、四逆散 白芍 枳實(shí) 柴胡 炙甘草 三、小柴胡湯 柴胡 半夏 黨參 炙甘草 黃芩 生姜 大棗 四、吳茱萸生姜湯 吳茱萸 生姜 大棗 黨參 我當(dāng)時(shí)的思路是小柴胡湯合吳茱萸生姜湯,而且剛好其中包含了小半夏湯。 我們來看看這些方子的原文: 小 柴 胡 湯 第96條 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第97條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jié)于脅下,正邪分爭(zhēng),往來寒熱,休作有時(shí),默默不欲飲食。胸脅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 第101條 傷寒中風(fēng),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患者產(chǎn)育較多,尤其引產(chǎn)對(duì)身體傷害較大,使得患者氣血大傷,此時(shí),“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而出現(xiàn)嘔吐。 圖片來源:freeimages@.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