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當我們?yōu)槿烁改笗r,我們對自己的一切言行舉止應(yīng)該更加嚴格,應(yīng)該更加謹小慎微,因為我們不單單要為自己負責,我們還要為孩子負責。我們常常要求孩子要懂事聽話,可事實上,'懂事'應(yīng)是我們?yōu)槿烁改缸罨緱l件。 案例高鐵上,一對父母讓他們十歲只有的兒子去買高鐵飯吃。 這個男孩高高興地買了三份高鐵飯,還開心地和他的父親說他買了三份不同口味的飯。然而這位男孩剛落座,他的母親上完廁所回來看到了這一幕,火冒三丈,立馬拔高聲音:'誰讓你買那么多的?!讓你去買飯一下子買三份飯?!'男孩顯然非常茫然不解,'難道不是三個人一人一份嗎?'這時父親并沒有出面為男孩化解母親的怒氣,反倒為母親幫腔:'是??!我都不餓,你說你買這么多干嘛?' 這對父母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不斷指責男孩浪費錢,大聲斥責男孩,全然不顧身處高鐵之上,男孩本意是為父母著想,為父母也買上一份飯,卻不想父母完全不領(lǐng)情,甚至對他破口大罵。 最后,男孩在座位上委屈地落淚,母親則將兩份飯退了回去。他們第一次壓低聲音對男孩說:'啊,快點吃吧,不然都涼了。'男孩一邊流淚一邊沉默著吃著飯。 分析這場鬧劇究竟錯在誰?男孩買三分飯有錯嗎?沒有!一家三口一人一份剛剛好,他不僅為自己買飯,還想到要為父母買飯,這難道不是敬父母、愛父母的體現(xiàn)嗎? 錯就錯在父母不應(yīng)該斥責孩子,尤其是公開地大聲斥責孩子。 買飯買多了,本身是一件小事,我們作為父母應(yīng)該穩(wěn)重理智地去處理這件事情,而不是第一時間對孩子進行責罵,更何況他買多的原因是為我們父母著想。 如此不理智、不懂事的責罵是對這位十歲左右的男孩莫大的傷害。 不懂事的父母對孩子有多大的危害?父母不懂事,不將孩子平等看待,不顧孩子的感受,對孩子任意斥責。這不僅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還會挫傷他'孝'的積極性,甚至對他的性格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不懂事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引導(dǎo)孩子向好的方面發(fā)展,只知蠻橫地對孩子進行操縱擺弄,只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面對各種情況,父母應(yīng)該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式也不同。
孩子沒有犯錯,只是他所做的和我們作為父母所預(yù)期的并不一致時。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指責孩子。我們能做的,只能是稱贊孩子、鼓勵孩子,然后再告訴他我們對他的期望,讓他下次做得更好更棒。
孩子犯了錯,但是只是很小的錯誤時,我們可以去批評孩子、指正孩子,告訴他這是錯的,不可以再犯。但我們絕不能全然不顧孩子感受,大聲斥責,高分貝的聲音從來都不是好的糾錯方式,嚴肅正經(jīng)的態(tài)度和語調(diào)才是。
孩子犯了大錯,損害到了他人利益,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的三觀使他走向邪路時,我們一定要以最嚴厲的態(tài)度處理,嚴厲斥責甚至讓他受些皮肉之苦都是可以的。甚至有時我們還要公開對孩子進行懲罰。但是一定要記得,懲罰不是目的,糾錯才是目的。 總結(jié)'父母'這個身份是神圣的,'懂事'是對這個身份最起碼的尊重。為人父母一定要明事理,唯有自己懂事了,成熟了,才有資格去教導(dǎo)下一代。不懂事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坑!合格的父母,永遠是懂事的,永遠是威嚴而慈愛的。 |
|
來自: 靜草青苑 > 《修養(yǎn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