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本樞 (系傳下)原文: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解讀: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眱删湓捒v橫近萬年的時間,從伏羲氏的八卦到周文王64卦的完成,從野蠻生長的起源到人類文明的進化,周易是個經(jīng)典的見證?!爸亍闭f的是八卦的單卦再加上一個單卦,變成了重卦,重卦的六條線就有了專業(yè)名稱“爻”。“爻”可以理解為“交”。“爻”的甲骨文就是這樣畫的,四條線兩兩相交,表達了64卦錯綜復雜的變化,也最能夠準確地表達出易經(jīng)變易的思想?,F(xiàn)代社會很少使用“爻”,因為可以替代的詞語很豐富,不再需要使用一個單音節(jié)的“爻”字來說明變動的狀態(tài)。 附上一幅單卦變重卦的圖,讀者朋友一看就會一目了然。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這句話的含義在《系傳》上傳部分反復出現(xiàn),如上傳第二部分“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焙捅菊碌膬?nèi)容是何等的相似??!難怪有學者懷疑《系傳》下傳部分是后人添加的,不是孔子及其后人的作品,至少是秦漢時期的作品,我們現(xiàn)在也不評判下傳是誰的作品,僅就文章而談論文章。 “剛柔”指的是陽和陰,八卦演變成64卦的過程就是一個剛柔相推的過程,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陰陽在上下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交匯,就像“爻”的形狀一樣。這樣的一升一降就是一個個變動呀。這種變化一般人看不明白,周文王創(chuàng)立了64卦的卦辭和爻辭,對卦象和陰陽變化加以明示,給出一個確定性的結論。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币捉?jīng)64卦每一卦都有結論性的語言,“元亨利貞”是易經(jīng)四德,卦只要具有“元亨利貞”就說明卦的德行高,卦象不用看就知道是好卦,接下來就是“吉兇悔吝”,這是64卦的基本判斷標準。我們經(jīng)常喜歡對所要做出的事情進行判斷,判斷的結果只有兩種,不是吉利就是兇險,吉利就去做,兇險就回避開。易經(jīng)每一卦都有“吉兇悔吝”的斷語,當然,吉兇悔吝不會在每一卦同時且全部出現(xiàn),這就給人們一個明確的行為指南,使人們做起事來心中有數(shù)。“悔吝”也是不利的因素,“悔”指的是這件事有些小麻煩,可以暫時緩一緩,但是,事情正在朝著有利的方面發(fā)展,結果不會發(fā)展為兇?!傲摺本筒灰粯恿?,吝指事情比較麻煩,而且是正在朝著兇險的方向發(fā)展。預測的時候,遇到“悔”字可以緩一緩,遇到“吝”字則堅決不能繼續(xù)做。 “生乎動者也”表達了文字是為卦象服務的意義,前文說過“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吉兇悔吝停留在文字層面就是一紙命令,決定其行為的還是卦象體現(xiàn)出來的變動,另外一個含義是吉兇悔吝不是一成不變的,那是隨時都會轉化的。食物匱乏年代,大魚大肉是有利于健康的,敞開吃沒有問題,因為你很少吃到。物質極大豐富年代,哪一個人還敢每天大魚大肉的吃個不停,因為你想吃就能夠實現(xiàn),如果是這樣,健康的警鐘就會敲響。 “剛柔者,立本者也”本是根本、本質,能夠起決定性作用,剛柔就是易經(jīng)之本,此處的剛柔指的是陰陽,古人認為陰陽是構成天地萬物的唯一成分,當然是立本之基。 “變通者,趨時者也”時代表著一個時間節(jié)點,“趨時”可以理解為“時時有變化”,也可以理解為“趨勢”,變則通是一種發(fā)展規(guī)律,一種趨勢,一種順勢而為的潮流。我們經(jīng)常說“識時務者為俊杰”用在“變通者,趨時者也”上應該是不錯的解讀。 “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崩斫膺@句話的重點就在“貞”上。貞是最古老的詞語,甲骨文就有“貞”字,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文字,創(chuàng)立于殷商時期,殷商之前的夏朝還沒有發(fā)現(xiàn)文字記錄。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殷商的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卜卦的卜辭,這些卜辭的刻寫都是由當時的官員“貞人”來完成的,貞人是一國之內(nèi)水平最高的人,這些卜辭也只有貞人看得懂,殷商國王未必就能夠看明白。傳統(tǒng)五經(jīng)之一的《周禮》就專立一章規(guī)定貞卜官員的職位、級別、職能等等。明白了“貞”是卜的含義,再來理解此段話就容易好多。 《系傳》使用的“貞”已經(jīng)轉化了詞義,假借為“正”。64卦的解卦術語中有個詞語“中正”,是說六爻的位置,陰爻居陰位,陽爻居陽位稱之為正,如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這就是正,初六、九二等爻位就是不正;二爻、五爻分別位居上下兩卦的中爻之位,六二、九五就是中正之位,九二、六五則是只中不正。又中又正的發(fā)展趨勢和只中不正的發(fā)展趨勢區(qū)別很大。 這是貞勝的含義,正位的勝過不正位的。 吉兇預測的實質是趨吉避兇而已,“勝”的含義人人皆知、無需贅言,為何吉兇要使用“勝”字?個人認為,《系傳》的作者把吉兇的判斷看成是打仗一樣,如何做才能夠打勝仗,避免大敗而歸,趨吉避兇就是打勝仗,避免吃敗仗。 “天地之道”用的是“貞觀”,如果朋友們不懂得“貞觀”的含義,想一想歷史上有名的唐太宗治國理政,稱之為“貞觀之治”,高度贊賞唐太宗順應天地之道實施治國理政?!叭赵轮馈笔恰柏懨鳌保赵露际枪饷鞯南笳?,《系傳》其實還點出了另外一層含義,天地乃乾坤也,日月乃離坎也,乾坤離坎占據(jù)著南北東西四個方位,這是時空中的空,也是宇宙中的宙,上文的“變通者,趨時也”是時、是宇,兩句話濃縮了宇宙時空。 “天下之動”是“貞一”,學習先秦時期的經(jīng)文,一定要把“一”理解為接近于“道”的意義,此處的“貞一”是易經(jīng)的太極,是生化出陰陽的抽象概念,是陰陽中和、平衡的代名詞,天下之動的動,不論是翻江倒海的驚天舉動,還是地動山搖的驚人變化,都要遵循自然與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軌跡,不能違背。就如老子說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边@就是“天下之動,貞一也?!?/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