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專心寫東西,桌邊的手機振動了兩下。果然,是大寶的科任老師發(fā)來的微信,內容大致是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講話,溜號,作業(yè)上交不及時……老師委婉地說,你們家長挺忙的,我們都理解,但是也不能忽略孩子……。嗯……其實我和寶爸算是很用心的家長,不僅研究很多教育理念,看很多教育書籍;每天還會嚴格地要求和看管孩子完成作業(yè),所有文化課都是我們自己教,也沒有假手于各種輔導班。但是大寶的狀態(tài)還是不溫不火,有時候讓人著急,不光老師著急,其實我也著急,但是我也只能跟老師解釋,孩子的狀態(tài)現(xiàn)在沒上來,可能還得觀察和調整策略,有時候真還是得等待。
教育這件事真是挺讓人無奈的,我有一個好朋友,高中數(shù)學不好,高考也沒及格。家人以及本人都非常苦惱,但是到了大學二年級突然開竅了,考研的數(shù)學考了130+。她自己也很無奈,經常會說,如果高考之前開竅了會考個更好的大學,但是啥時候開竅,真是令人迷惑。
大寶從小到大一直在挑戰(zhàn)我的教育理念,我性格急,她性格慢;我要強,她隨遇而安;我目標明確,她目標多變;我行動力強,她行動力渙散……其實我和寶爸的教育理念和思路蠻清晰的,但落實在大寶身上的時候總受到各種挑戰(zhàn),孩子的狀態(tài)遲遲上不來,相反,二寶的狀態(tài)上得蠻快的,一個孩子一個樣兒,教育的設計和想法取決于父母,但是過程和結果有時候真令人迷惑。但不管怎樣迷惑、困惑,在跟大寶磨合的幾年,我的心態(tài)逐漸放平,努力去做,盡量調整,同時做到幾條堅守,至于結果,有時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1.堅信自己的孩子是可以被引導和教育的,只是需要時間和方法。前一陣子,大概去年,有一個媽媽在網上推了一篇帖子《我的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還有很多家長會跟我說,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就是為了不離父母太遠,是父母的福報。這些于我而言都是心靈的安慰劑,即便大寶現(xiàn)在成績不理想,我也不會把孩子貼上標簽,給自己心理安慰。我只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寶爸不斷地討論和變換思路,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為我們的大寶是不可以被引導的,不可以被教育的,是會被主流教育體制放棄的。一個孩子最大悲哀是被父母放棄,我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我都堅信大寶是可以被我成功引導和教育的,只是需要時間和方法。
2.堅信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不要用別人家孩子的狀態(tài)和自己的期待來要求孩子。我生了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截然不同。同理我自己從小到大學習不怎么讓家長操心,主動性很強,求生欲也很強,但是大寶不是這樣的孩子。既然她不是,我就默默地順著她的天性逐漸讓她認識學習這件事情的本質,而不是用我的標準和別人家不怎么讓家長操心的孩子的標準來要求她,有些孩子開竅早,有些孩子開竅晚。那就盡量引導她開竅,等著她開竅好了。
3.堅信只要在父母的持續(xù)不懈努力下,孩子一定會開花,我們只是不知道開得是什么花而已。孩子最終一定會成長成一個樣子,教育的“迷之困惑”就是你并不知道孩子最終會長成什么樣子。除了那些和體制教育極為吻合的個別孩子(例如我,很擅長自學,特別擅長考試,真心在學習過程中是別人家的孩子,順理成章讀到了博士,還成了博導,留在高校),其實更多的情況是,孩子在體制教育中表現(xiàn)的很普通,這個時候,家長是不知道孩子最終會成長成什么樣子。但是就因為手中的這個植物你不知道她最終會長成什么樣子,你就拒絕施肥?拒絕澆水?我想需要做的是不斷地和這株小植物磨合,找到最佳的施肥時機,最佳的澆水量,適時地通通風,至于她最后是牡丹,還是多肉,不都是植物嗎。但我不會因為我期待她是牡丹,但最后事實證明她是多肉我就說她不行,埋怨她不上進,不開花。我想不會的,每個植物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家長只是需要停止意淫,尊重客觀事實并持續(xù)努力就可以了。
作為一個在教育行業(yè)觀察了二十幾年的老教師,說實在的,教育有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無論多么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在遇到每個個體的時候都會產生問題,形成挑戰(zhàn),因為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我之所以會寫出這些困惑,還要總結出這些俗不可耐的“硬堅守”,其實是希望作為父母的我不要那么快放棄、不要那么快給孩子貼標簽、不要那么快繳械、不要那么快相信孩子只是來“報恩”的。
我心情平靜地回復了老師的微信,跟寶爸約好晚上討論一下教育思路。于我們而言,也只能不斷地反思自己和調整方法,其余就是堅守,守到什么時候算什么時候,守到什么結果接受什么結果。這可能就是教育吧,既然沒有生養(yǎng)出跟體制教育特別貼合的孩子,沒關系,我還可以讓她成為她自己和跟這個社會貼合,因為教育的最終極目的是為了——人的社會化與自我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