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
這首出自徐志摩的神來之筆,后又被李建用空靈聲線詮釋的《再別康橋》,在小學語文和高中語文都出現(xiàn)過,足以彰顯此文的重要性。 《詩兩首·再別康橋》 徐志摩及《再別康橋》簡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 他的不少詩作,神秘、朦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康橋,現(xiàn)通譯“劍橋”,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9月離開美國到達英國,在劍橋大學皇家學院做旁聽生學習政治,于1922年8月下旬離英返國。這期間和稍后,他寫了詩《康橋西野暮色》(1922),《康橋再會罷》(1922),《康河晚照即景》(1923),1926年寫了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 關于《再別康橋》的寫作時間和緣起也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在倫敦劍橋大學,他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一年多真正悠閑自在的日子。據(jù)他后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他說:“……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靈?!保ā段宜赖目禈颉罚┰陲L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臥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時候在碧波蕩漾的康河里劃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臨到他要離開倫敦的前夕,在一個美麗的黃昏,他在康橋上漫步,流連忘返,寫下了這首詩。 另一種說法是,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xiàn)……由于他當時比較忙,又趕著要去會見另一位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的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zhí)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梳理結構:第一節(jié):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別康橋時的情景。 第二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映康河的情景。 第三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 第四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 第五節(jié):詩人流連忘返,泛舟放歌的情形。 第六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 第七節(jié):呼應開頭。 品析意象,并把它描繪成畫面第二節(jié),寫了岸邊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夕陽照射下的柳枝,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艷的新娘。這艷影倒映在瀲滟的水波里,是那樣的鮮明,又是那樣的甜蜜。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 第三節(jié),寫了康河里的水草隨微波起伏。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在這仙境般的地方,詩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條水草,承受康河清波的愛撫?!罢袚u”二字,生動地寫出康橋對詩人的歡迎態(tài)度;而“甘心”兩字,也寫出詩人對康橋的永久戀情。 第四節(jié),這所謂“榆陰下的一潭”即指拜倫潭,相傳拜倫曾在康河游玩。那榆樹濃陰覆蓋著的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可以讓人想像那五彩斑斕的景色充滿了多么醇厚的詩意!在這里,詩人融情入景,詩人的留戀之情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五節(jié),詩人迷戀的感情達到了高潮。他似乎已經忘記了要離別康橋而去了,想像自己撐著一桿長篙,向遠方草色深處漫溯,去尋他“彩虹似的夢”。到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了。 第六節(jié),詩人的思路急轉,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想到今晚要和康橋離別,不禁別情縷縷,離緒重重,消失了的夢竟無法追回,他已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地吹奏別離的笙簫,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就連青草叢中的夏蟲似乎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也為他保持沉默。往日歡愉的康橋,今晚也無語,一切的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而歸于寂然?!俺聊墙裢淼目禈颉睂⒃娙遂o思默想的心境推向了極致。 寫作特點1.構思別致,不落俗套。 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的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其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境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感。 2.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七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如,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水底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清潭,等等。而且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都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流動的感覺。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