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龍,商鞅的一生宿敵,司馬遷的《史記》雖未為他單獨列傳,但是他的身影卻廣泛的活躍在《商君書》,《戰(zhàn)國策》,《史記》等史書中。 無一列外,均是作為反對商鞅變法的反對派存在。這么看來稱呼他為商鞅的一生宿敵,確實并不冤枉。 甘龍,秦國老世族甘氏族人,名龍,從迎立秦獻(xiàn)公開始獲得執(zhí)政大權(quán),后又歷經(jīng)秦孝公,秦惠文王,一生主張新政,而抵制商鞅變法。 不過,雖同樣是抵制商鞅變法,卻不同于其他老世族那樣二話不說,無腦一般的堅決抵制。而是始終抱著中庸的思想,看待變法,在商君變法剛剛開始時,他抱的想法是,稍稍變法,等到老世族們反撲時,他抱的想法又是稍稍復(fù)辟。 在那個百家爭鳴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他就像是一個忠實的老儒生,躡手躡腳的對著秦國這艘即將馳騁在天下這座大海的雄武戰(zhàn)艦修修補補。 因此他雖是老世族的代表人物,卻徹底有別于那些老世族,雖是商鞅一生的敵人,卻也愿意,在變法剛剛開始的時候,表示支持。也正是這種“中庸”的政治主張,使得他老人家能夠擁有足夠的政治生命力。 看過《大秦帝國》的朋友或許心有感觸,有一幕是他的學(xué)生和兒子來找他想辦法對付商鞅時,老甘龍一字一頓道:“颶風(fēng)過崗,伏草惟存?!?/p> 獨屬于三朝老臣的政治智慧發(fā)揮的淋漓盡致。(這時他還是三朝老臣)而當(dāng)甘龍靠歲月積累下來權(quán)力體系逐漸遭到商鞅的瓦解和架空時,他終于意識到,再不出手,他的政治生涯終將在蟄伏中死亡,于是不在沉默開始著手反擊。 與那些老世族們的反擊不同的是,他的反擊明顯充滿智慧,從不是直接的硬碰硬,見到粗暴比較權(quán)勢和秀肌肉,比一比誰身后站的人多,而是在一點一點的下了一盤大棋,一盤殺人于無形之中的大棋! 于是當(dāng)朝太子意氣風(fēng)發(fā)的贏駟,便在甘龍這個老狐貍的引誘下,一點點的步入預(yù)先設(shè)定的軌道,中計殺人。 商鞅變法的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公平,除了秦王在法外,其他的哪怕是當(dāng)朝太子犯法也要受罰。這無疑是一招無解的陽謀。 商鞅如果按照商君法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那樣懲罰太子贏駟,不用想必定將遭到太子,即太子背后那一行人的記恨,屆時太子即位之時,便是商鞅死期。 可如果商鞅最終沒有懲罰太子,就這么不了了之,那么商鞅提出的商君法便不攻自破,自己打自己的臉,法律將沒有絲毫威信。 結(jié)局大家都知道,商鞅終究是商鞅。還是選擇了懲罰太子贏駟,由于他是太子,所以由太子的兩位老師代為受過,于是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公孫賈被處以墨刑。 公子虔在軍中極有威望,傳言更是可以不用兵符調(diào)兵,而公孫賈三朝老臣,朝堂之上地位舉足輕重,跺一跺腳秦國都要抖三抖,商鞅算是徹底將權(quán)臣得罪完了,外加上即位已成定局的太子的記恨。 可以說,商鞅已經(jīng)被提前判了死刑。隨后,秦孝公薨,贏駟即位,立馬車裂商鞅,而老甘龍卻依舊活的好好的,政治生命仍然頑強。 史書中沒有關(guān)于老甘龍后事何如的記載,想來是壽終正寢,如果不是秦惠文王足夠賢明和活得時間足夠長的話,說不定又是一個司馬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