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懂得順應天時、適當療養(yǎng)、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所以他們都能很長壽,一般都在百歲以上。 一 法于陰陽 順應節(jié)氣養(yǎng)生 一年之中四季輪回。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時節(jié)不同,飲食起居的方法也不同。 春天萬物生發(fā),所以要修養(yǎng)生機。 此時生機勃發(fā),肝火也最旺。 有些人會經常感到嘴里發(fā)苦、肩膀酸痛,需要疏肝行氣,養(yǎng)護肝臟。 夏天萬物繁盛,所以要注意清補。 高溫讓人透支,使人體機能發(fā)生變化,尤其是水鈉代謝,消化、神經及內分泌系統等。 所以夏天要注意健脾養(yǎng)心,保持心情舒暢。 秋天萬物收斂,所以要潤養(yǎng)補氣。 秋燥損傷津液,造成氣陰兩虛,干咳、氣管炎頻發(fā)。 此時適合食用滋陰潤肺的食物,少吃辛辣寒涼。 冬天萬物藏養(yǎng),所以要養(yǎng)精蓄銳。 此時天地陽氣最弱,腎陽最易虧虛,所以在冬季的時候要注意潛藏陽氣,養(yǎng)護腎臟。 飲食上要以溫補陽氣為主,同時也要調理情志,注意保暖。 人法天,天道就是人道。 順應天地變化,改變起居飲食,不違背天道,這樣才能少生疾病,身體康健。 二 和于術數 選擇自己合適的養(yǎng)生方法 歲月流逝,人的身體會出現大大小小的損傷。 所以要采取適當的養(yǎng)生方法,讓人體恢復正常。 常見的有:艾灸、針灸、刮痧、泡腳、足療、健身術、中藥。 采取自己合適的養(yǎng)生之法,確實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適應的養(yǎng)生方法也不同,每個人要注意仔細甄別。 同時,每一種養(yǎng)生法門的都有一定的專業(yè)要求。 我們一定要在專業(yè)人士的輔導下進行,不能一知半解,亂養(yǎng)亂療。 三 食飲有節(jié) 葷素搭配,定時定量 民以食為天。 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飲食已經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需求。 所以很多人在年紀不大,就產生了“三高”等疾病。 營養(yǎng)過剩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問題。 人的脾胃有限,要注意節(jié)制。 不要大魚大肉,不要暴飲暴食。 脾胃也有自己的節(jié)律,要注意定時。 一日三餐要按時吃,不要饑一頓飽一頓,長此以往,身體受不了。 《黃帝內經》里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三餐均衡搭配,葷素要吃、雜糧也要吃。 不挑食,不偏食。 酸甜苦辣咸,寒熱溫涼,都要吃一些,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四 起居有常 日出而起,日落而息 古代沒有電,所以人們秉承著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規(guī)律生活了幾千年。 隨著現代社會發(fā)展,很多人開始熬夜。 熬夜工作,熬夜娛樂。 年紀輕輕就把身體熬壞了。 人不是鐵打的,要注意休息,作息一定要規(guī)律。 當然作息時間也要隨著季節(jié)進行調整。 古人認為:秋天天氣轉冷,人要與雞俱興,早臥早起。 而冬天就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五 不妄作勞 勞逸結合,鍛煉身體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生命在于運動。 一個人只有經常鍛煉身體,才能讓自己保持活力。 但是也要注意勞損。 凡是都有一個度,過度鍛煉,會損傷身體。 比如:每天走七千步有益健康,每天兩萬步卻會損傷膝蓋。 平時工作也是這樣。 要注意休息,不要年輕賺錢,年老養(yǎng)病,這樣得不償失。 古人說:形勞而不倦。 工作之余,可以練練太極拳、八段錦、散散步,勞逸結合,有益身心健康。 |
|
來自: 天人合一1007 > 《養(yǎng)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