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時候一定都學過《詠鵝》這首詩吧,應(yīng)該是我們學古詩最先接觸到的一首。眾所周知,此作由駱賓王所著,給人展現(xiàn)了一幅和諧的場景,也透過文字看到了白鵝的活潑可愛,是一篇趣味之作。 當時寫下這首詩的駱賓王年僅八歲,看得出來是有一定才氣的。不過,這首詩可不是駱賓王突發(fā)奇想之作,而是被逼出來的作品。 當時有人到家中來做客,駱賓王的父親便指著旁邊池塘嬉戲的白鵝,讓駱賓王作詩一首。于是,這才有了這篇流傳了一千三百多年的趣味之作! 圖片:駱賓王漫畫 這首《詠鵝》雖流傳后世,卻因過于簡單少有名家點評,就更沒有文人墨客按照這種思路去仿寫了。對此,有人認為是詩作簡陋,文筆稚嫩,模仿出來也難以登得大雅之堂。 另外,還有些人認為只有白鵝才能搭配得上這趣味的詞句,換作是其他事物,就難以有這么融洽的氛圍和意境了。不管怎樣,無人仿寫成為了鐵定的事實。 不過近來卻有一位老農(nóng)打破了常規(guī),模仿這種趣味手法也寫了一篇詠物之作,是為《詠雞》。 看到這個篇名,趣味性一下子就出來了,和《詠鵝》相差無幾。但是也有些人認為一個老農(nóng),能有什么文化,光是看其名便淺顯不已,又有什么值得顯露的地方? 那么這首《詠雞》到底怎樣,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詠鵝》 寫下《詠雞》的老農(nóng)名叫危勇,已經(jīng)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了,不過卻擁有著一顆未老的心,充滿著童趣。對任何事情都保持著一顆童真的心,這樣煩惱會少許多,甚至不會遭到煩惱的侵擾。 危勇老人說起初讀到《詠鵝》時就非常喜歡,將鵝的活潑性格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因此,老人也想著要模仿一下,便寫出了大作《詠雞》,和《詠鵝》一樣全文都是十八個字。 那么意境是否也相同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全文: 《詠雞》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五鼓喚晨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