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是發(fā)明不出來好東西,而是很多東西發(fā)明出來之后,就淺嘗輒止不再深入研究了。我國的四大發(fā)明,被世界廣泛應(yīng)用。八國列強靠著洋槍洋炮打開了大清帝國封閉的大門,從此之后中國進入了近現(xiàn)代史上的屈辱狀態(tài)。錢咖 清朝末年中國之所以挨打,除了思想上跟不上時代外,還有個原因就是武器太過落后,當西方列強都用槍炮掃射時,清朝的士兵還扛著大刀、長矛往前沖,就像六脈神劍跟獨孤九劍PK一樣,能不挨打嗎?清朝的火器之所以落后,并非中國沒有聰明的武器專家,早在康熙時代就有一個人,他堪稱清朝的火器天才,此人名叫戴梓。 戴梓是中國清代火器制造專家,為康熙年間人,其自小聰明異常,博學多能。等到長大后,更是一個多面手,其懂得天文算法,擅長詩書繪畫,而且在他父親的影響下,其對機械、兵器制造更是癡迷擅長。戴梓曾獨自發(fā)明或改進多種火器,其中的一種甚至能擊中百步外的目標,可以說極其的先進。 人們知道“連火銃”存在的主要依據(jù)是《清史稿》,其中寫道“梓以布衣從軍,獻連珠火銃法”。一名叫戴梓的浙江人曾將自己發(fā)明的“連珠銃”獻給康親王。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進犯浙江,響應(yīng)吳三桂叛亂。康熙皇帝派遣康親王杰書為奉命大將軍,率清軍赴閩浙征討耿精忠。戴梓棄筆從戎,隨軍出征。他向康親王獻上了自己發(fā)明的“連珠銃”。 "連珠火銃"就是一度被史學家稱為“清朝機關(guān)槍”的東西,這可以連發(fā)28發(fā)子彈,可以說是最早的機關(guān)槍了,遠早于歐洲兩百多年??滴跻姷竭@件機關(guān)槍的時候并沒有重視,也沒有用于軍事上面。 戴梓的才華也因此遭到不少人的妒忌,加上為人剛正不阿,敢言人過,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之后被誣陷,康熙一怒之下把戴梓流放盛京。在那里,戴梓艱難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賣字畫為生,“常冬夜擁敗絮臥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療饑”。公元1704年終于遇赦回鄉(xiāng),留居鐵嶺 ,雍正四年辭世。 |
|
來自: 昵稱6581297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