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了許多年,吃過北京烤鴨,也品嘗過南北風味的多種佳肴,雖然各具特色的菜系名目繁多,但我最懷念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洛寧蒸肉! 舌尖上的記憶里,一盤新出鍋的蒸肉端上飯桌時,冒著熱氣騰騰,香味飄到數(shù)米開外,整個屋子里彌漫著盡是肉香和蔥香的味道! 忍不住用筷子夾著吃,熟透了的排骨上夾帶著醬香、花椒、茴香等多種調料的余味,長長的紅薯粉條上裹帶著薄薄的面粉,各種香味混合在一起,吃起來,香甜可口,滑而不膩,齒唇留香,回味無窮------ 蔥段經過高溫蒸熟,已經沒有辣味,夾起來就能吃,且入口即爛,是蒸肉里的另一種特殊的食料;蒸熟的小肉塊既爛又熟,油而不膩,因為吸收了各種香料的味道,所以嘗起來幾乎比任何肉類都好吃! 蒸肉里另一種好吃的食料是紅薯粉條,它味甘細長,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是家鄉(xiāng)人做蒸肉的必備食材。 在蒸肉過程中,紅薯粉條既吸收了肉和蔥的香味,又釋放出了自身的甘甜味道,在鍋里悶蒸時,鮮肉、排骨、粉條、蔥段、面粉(含玉米面粉和小麥面粉)、面醬及各種調料的香味,互相補充吸收,相得益彰,風味獨特。 等蒸肉蒸熟出鍋后,香味撲鼻而來,奇香無比的味道四處彌漫,即使院子里看門的小花狗,也遠遠的聞到了飄出的香味,然后搖頭擺尾的朝屋子飛奔而來。 幾乎每個洛寧人,都吃過這道家鄉(xiāng)美食,這就是歷史悠久、味道純美的豫西洛寧蒸肉! 當父母還健在時候,每到過年過節(jié),或是家里來了貴客時,他們就會拿出真本事,購置食材,不遺余力的做一頓香噴噴的蒸肉,做為家里最高規(guī)格的招待,用餐時,僅一大籠屜蒸肉端上桌來就夠吃了,一家人快樂的拿著筷子圍坐著吃,不用再添加別的菜,因為一大碗蒸肉足以吃飽自己的肚子,并且吃完了蒸肉,幾個小時內也不會感到饑餓。 少小在家時,不知道離愁的滋味,每日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也不覺得蒸肉在心頭有多么重要。 但當我入伍離開家鄉(xiāng)后,一年或幾年才回去一次,在遙遠的外地,每每想起家鄉(xiāng)的蒸肉,有時候饞的會流口水。 到了每次探家時,父母親就會將我奉為上賓一樣,做上一頓香噴噴的蒸肉款待我,當我大口咀嚼著蒸肉,暫時忘卻了鄉(xiāng)愁,卻在心頭牢牢記住了家鄉(xiāng)的蒸肉味道。 離別,是一條長長的公路或鐵路線分開了我和家的距離,時光穿梭,當父母相繼不在后,家鄉(xiāng)還在那里,但我卻永遠也吃不上父母親所做的蒸肉了! 既使父母不在世間,但家鄉(xiāng)的山水難忘,鄉(xiāng)情難忘,我還是不定期的要回去看看,只是村中從小住到大的老房已破敗不堪,去年,在老家的大哥因腦梗也離我們而去,村里已物是人非,睹物思情,心中不免產生了幾分凄涼和惆悵感! 我共有三個哥、兩個姐,因考學、入伍、就業(yè)的原因,大姐、二哥、三哥和我都相繼離開家鄉(xiāng),到了外地工作;到現(xiàn)在,我的同胞兄弟姊妹中,唯有我二姐一直留在洛寧老家工作,聰明的她,好像看出了父母逝去后給我們所帶來的某種缺撼,也看出了自己做為家鄉(xiāng)至親的重要性和責任感。 當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兄弟姊妹們,其中有任何一個回洛寧時,二姐無論工作再忙,既使請假,她也要親自做出一頓鮮香的蒸肉來招待我們。 二姐做的蒸肉,其味道幾乎與父母親當年做的蒸肉一模一樣:長條排骨、肉塊、蔥段、粉條、面粉、各種佐料、面醬,樣樣不缺,我們嘗了香噴噴蒸肉后,感到味道純正鮮美,紛紛贊不絕口,二姐也高興的合不攏嘴,她樸實而誠摯的笑著說著:“只要你們愿意吃,每次回來,我都給你們做著吃?!?/p> 最近一次,當我坐火車回到老家洛寧時,有幸又品嘗到了二姐做的蒸肉,細細品味著家鄉(xiāng)美食,立刻使我感覺到小時候的家還在,就好似自己的父母親還健在,就好像又回到了以前,與父母家人一起圍坐在餐桌前吃蒸肉的熱鬧情景! 時光荏苒,逝去的時光已不在,但兄弟姊妹的親情還在,姐弟情深的親情還在,曾記得小時候,在村里上學或放學時,我和二姐肩并肩用胳膊相擁著親密的走路,讓許多同學和老師們羨慕,他們都笑著說:“趙明軍、趙明琴,你們姐弟倆好親熱??!?!?/p> 是的,回憶起許多小時候姐弟情,令人難忘,在家里,大姐和二姐都對我關愛倍加,都給我喂過飯,大姐常幫著母親給我們弟妹做可口的飯菜吃,過年時,還給我們幾個弟妹做新衣裳穿,后來大姐因工作去了新疆,幾年也見不上一面;在家里的我和二姐,因年齡相近,情感篤厚,不僅常在一塊玩耍,還因為爭吃美味的蒸肉和雞毛蒜皮之事而爭執(zhí)不休,那都是兒時既美好又難忘的記憶。 自從家中老人不在后,兩個姐姐又似乎擔當起了父母親的責任,距離難擋姐弟情深,過去我和兩個姐姐的聯(lián)系是信件和長途電話,后來是短信和微信來傳遞親情,她們像父母一樣無時不刻的牽掛著遠方弟弟,常說的話語,除了問寒問暖,還常常聊起家鄉(xiāng)蒸肉美食的話題。 即使大姐在新疆工作,憑著記憶,她也能做出家鄉(xiāng)的蒸肉來,這也是洛寧美食文化的傳承吧;只是,我回洛寧老家的次數(shù)較多,吃到二姐所做的蒸肉多一些,但無論在哪兒?每每吃到蒸肉,我就會感到了家鄉(xiāng)的親情所在,感到了親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所在! 回到北京,我也曾試著想做出洛寧蒸肉的美食,但,也許是手懶和太笨拙,無論如何,既不知道做洛寧蒸肉的“秘笈”,又買不到地道的洛寧紅薯粉條等食材原料,總是難以促成這道家鄉(xiāng)的美食來。 我曾去泰國旅游時,吃過泰餐;也曾去過日本吃過壽司料理;還曾吃過意大利披薩和俄羅斯風味的西餐,但我始終認為,所有這些外國特色餐飲,都不如家鄉(xiāng)熱騰騰的蒸肉好吃。 家鄉(xiāng)的蒸肉,不僅是一種上乘的美食,還是遠方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間的情感思念,以及對家鄉(xiāng)山水地域情結的聯(lián)系紐帶! 洛寧蒸肉,既是一種心中深藏的美食,又是一種香甜可口、令人難以割舍的家鄉(xiāng)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