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張元干(1091年-約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張孝祥被稱為南宋初年詞壇雙璧。 因為作詞贊許李綱和胡銓,他得罪了秦檜。一般人得罪秦檜,結(jié)果是被貶謫蠻夷之地,如胡銓、趙鼎、李光等人被貶到遙遠的海南島。但是秦檜對付張元干更狠:抄家、逮捕入獄,甚至削除了名籍。 一、 張父為三蘇貴人張元干是官宦世家,其祖父張肩孟進士出身,張肩孟生五子,都在朝為官,時人譽為"丹桂五枝芳"。小兒子張動,字安道,即張元干父親。 據(jù)清朝潘永因《宋稗類鈔》說,張安道與歐陽修關(guān)系很不好。張在成都為官時,蘇洵帶著兩個兒子拜訪張安道,張安道卻寫了一封信將三蘇引薦給歐陽修。歐陽修接到信后,也不因是張安道推薦而拒絕,成就了一番佳話。 蘇軾亦有詩數(shù)首寫給張岸道,如《送張安道赴南都留臺》、《次韻張安道讀杜詩》等。 張元干自幼受家風影響,聰敏好學(xué)。他曾參加江西詩派蘇堅、洪芻、洪炎、潘子真、呂本中、汪藻、向子諲等人的雅集,青年時代便嶄露頭角。 宋徽宗宣和二年(1119年),張元干即釋褐入仕,開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二、要斬樓蘭三尺劍 張元干與李綱張元干以兩首《賀新郎》聞名天下,第一首就寫給了老領(lǐng)導(dǎo)李綱。 李綱,字伯紀,兩宋間著名的主戰(zhàn)派。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 ,李綱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張元干在其麾下為行營屬官。張元干隨李綱親冒矢雨指揮殺敵, 京城得以解圍。 但是不久李綱受到迫害,被貶謫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李綱被貶不久,金兵兩路南下圍攻開封。宋欽宗又想起了起用李綱,可是李綱受到任命時,徽欽兩個糊涂皇帝已經(jīng)成為階下囚了。 同年(1127年),趙構(gòu)在南京即位,起用李綱為宰相,張元干被召回協(xié)助李綱??墒抢罹V僅任75天的宰相就又被罷免,甚至一度被貶往了海南島。 紹興元年(1131年)春,戰(zhàn)火漸息,秦檜為參知政事,主戰(zhàn)派被排擠,張元干也辭官回閩。紹興八年(1138年)冬,秦檜籌劃與金議和,李綱堅決反對,張元干聞之作了這首《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
上闋寫自己登樓北望,星斗垂天,明月滄波,風云變幻。而人間卻有太多的人仍舊在酣睡不醒,有誰能伴我共舞呢?中有屈原眾人皆醉我獨醒之意。 下闋回憶十年間的往事,十年前南宋在風雨飄搖中初建,張元干和李綱都為之付出了心力。如今高樓生寒,愁思故土,仍舊有一腔豪氣未曾消失。后面用了傅介子斬樓蘭和王昭君出塞兩個典故對比,一榮一辱。如今寶劍生塵,英雄無用武之地,李丞相(李白和李綱都姓李,所以用謫仙代指李綱)您何不隱居垂釣?zāi)兀?/p> 但是結(jié)尾處一轉(zhuǎn)又振起:風浩蕩,欲飛舉。 三、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送胡銓南宋有四大名臣,李綱、趙鼎、李光、胡銓,這四位名臣因為反對秦檜,都曾經(jīng)被貶海南島。其中最為激憤的是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他上疏曰: 臣竊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雖然,倫不足道也,秦檜以心腹大臣而亦為之。臣竊謂秦檜、孫近亦可斬也?!段煳缟细咦诜馐隆?/p> 奏疏問世后,立刻震驚朝野,百姓爭相傳誦。據(jù)說金國人以千金購得此文,連呼:"南宋有人" 。秦檜等人也驚恐不安,不過真正愿意和議的宋高宗還是占到了秦檜一方。于是胡銓被貶謫除名,他一直到1156年秦檜死后,胡銓才從海南島量移至衡州。 1142年,在胡銓貶謫貶送新州(今廣東新興)管制時,張元干又寫了一首《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上闋用比興之法寫出中原淪陷的慘痛:底事昆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張元干說“故宮離黍”之后,“天意”卻不知怎么想的。杜甫有句“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 ”,天,又有皇帝的意思,到底這個皇帝像不像收復(fù)中原故土,迎回二圣呢?詩人在“人情老易悲”嘆息中,送走自己的好友。 下闋換頭處寫景,選取了幾個有代表性的意象寫送別之景:岸柳、河漢、星月、斷云。此一別遠隔萬里,唯有書信往來了。雁不到,傳說大雁到衡陽就不再南飛,秦觀有詞: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靜候唯有遙望青天懷念,再也不能對床夜語了。來吧,舉起杯中酒,聽我《金縷曲》。《賀新郎》又名《金縷曲》。 胡銓獲罪以后,據(jù)說親友避之不及,唯有張元干毫不畏懼填詞相送。不過他付出的代價也不低,被抄家入獄,革除了功名。好比駕駛證一下了扣了12分,不再是公務(wù)員身份了。 結(jié)束語張元干出獄后,浪跡江湖近二十年,大約在七十歲時去世。他傳世詩詞數(shù)百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兩首《賀新郎》 張元干不僅僅是一個激揚文字的詩人,在汴京保衛(wèi)戰(zhàn)中也是一個英勇的戰(zhàn)士。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官,因此常見文人領(lǐng)兵打仗,如采石磯大戰(zhàn)的虞允文也是一介書生。 詞以婉約為正格,蘇軾創(chuàng)立了豪放一派,還被李清照所揶揄。在經(jīng)受了靖康之變以后,李綱、趙鼎、胡銓、張元干、張孝祥等人,將黍離之悲、恢復(fù)之志、愛國之心寫入豪放詞中, 成為了辛派詞的先驅(qū)。 結(jié)束時,依慣例填《賀新郎·讀張元干詞有感》一首為作業(yè):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03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有人說陳與義像極了蘇東坡 杜甫作詩語不驚人死不休嗎?也許我們誤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