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事-頭條號 2019/12/508:37 董卓是漢末亂世的罪魁禍首,在陳壽看來,他簡直就是一頭披著人皮的狼。在后世的戲曲小說中,董卓被人們反復提起,成了一個被殺一百遍都不過分的人物。小說《三國演義》中,有董卓死后其尸體被"點天燈"的描寫,也就是肚臍插上蠟燭,以尸體為燈油燃燒。 那么,董卓究竟有多殘暴?他究竟做了什么,讓天下人對他恨得牙根癢癢呢? 東漢末年,董卓生于隴西郡臨洮縣,也就是今甘肅省岷縣一帶。根據(jù)《董卓列傳》的說法,董君雅在潁川郡任職時生下了董卓。年輕的時候,董卓行俠仗義,獨步羌人,結(jié)識各部族首領(lǐng),和他們關(guān)系友善。到了漢桓帝末年,董卓被選為羽林郎,因為"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成了司馬。 漢靈帝去世時,董卓被封前將軍、斄鄉(xiāng)侯、并州牧,虎踞西涼,勢力日益強大。漢靈帝死后,外戚和宦官陣營發(fā)生尖銳對立。代表外戚勢力的大將軍何進想要剿滅宦官勢力。他暗中謀劃此事,并召來董卓協(xié)助。然而,何進的計劃敗露,被宦官誅殺。何進一死,他的黨羽沖進宮城,將宦官集團也屠戮殆盡。 等到董卓趕到洛陽時,外戚宦官集團都成了病貓。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董卓成為雙方宮斗的最大受益者。憑借軍事實力,董卓很快掌控了朝政,開始了獨裁統(tǒng)治。董卓進入洛陽后,首先將各方勢力的兵權(quán)收歸自己所有。據(jù)《三國志》記載:"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卓又使呂布殺執(zhí)金吾丁原,并其眾,故京都兵權(quán)唯在卓。" 何進及其弟弟何苗都在動亂中身死,他們的部隊沒了指揮官,全被董卓收編。之后,董卓又盯上了執(zhí)金吾丁原從并州帶來的部隊。他重金收買其部將呂布,將其除掉。丁原死后,董卓將其兵馬霸占。 此后,洛陽一帶再沒有其它勢力可以威脅到董卓。他高枕無憂,躺在幸福的權(quán)力溫床上。 董卓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廢帝為弘農(nóng)王。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自古以來,興廢之事都是臣子的大忌。漢武帝時代,霍光受武帝遺命輔政,廢黜昏君,改立賢明的漢宣帝,被人稱作是"霍光亂政"。如今,董卓毫無理由就將少帝廢掉并殺死,改立劉協(xié),這完全是不合規(guī)矩,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第三件事,董卓對君主無禮。大權(quán)在手,董卓為自己加上了相國、郿侯的官爵,又給自己賦予了"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的特權(quán)。西漢初年,蕭何功蓋天下,劉邦才給了他這樣的權(quán)力。而董卓自己給自己特權(quán),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董卓做的第四件事,讓百姓們對他恨得牙根癢癢。史載:"卓性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眾,睚眥之隙必報,人不自?!瓡r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焚燒其頭,以婦女與甲兵為婢妾。至于奸亂宮人公主。其兇逆如此。" 董卓對于平民百姓談不上一點點仁慈,他以屠殺為樂,欺男霸女,殘忍無道,用老百姓的話說,他就不是個人。高壓之下,諸侯們組成聯(lián)軍討伐,董卓逃往長安。就在離開洛陽之時,董卓又犯下了大罪,他"焚燒洛陽宮室,悉發(fā)掘陵墓,取寶物。" 洛陽一直是龍脈之地,為夏、商諸王青睞的吉地,到了周朝,已經(jīng)成為很有規(guī)模的都城。西漢滅亡后,光武帝劉秀在洛陽恢復了漢王朝的榮光,修建了宏偉壯觀的宮城。 自己享用不了,也不能留給別人。董卓焚城,喪盡天良。這還不說,他居然將漢朝先帝、后妃的墳墓掘開,從里面取出大量的金銀珠寶,是令人不齒的禽獸行徑。 到了長安后,董卓仍然怙惡不悛,甚至更加變本加厲。當時,董卓統(tǒng)治的范圍內(nèi)"法令苛酷,愛憎淫刑,更相被誣,冤死者千數(shù)"。本來就經(jīng)濟頹勢、民不聊生,董卓卻不忘縱情享樂。他將通行多年的五銖錢廢止,"更鑄為小錢,大五分",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盤剝百姓利益,以至"貨輕而物貴,谷一斛至數(shù)十萬。自是后錢貨不行。" 多行不義必自斃,董卓破壞規(guī)則、殘殺無辜、淫樂奢靡,自己把自己綁在了絞刑架上。 歷史和時光不會藏污納垢,董卓被殺,"長安士庶咸相慶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