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之所以他可以配得上這個稱號,就取決于他為人處世的一些獨到的方法。 第一點就是,事不脫! 曾國藩說“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惰、拖延,這是我們大家的一個通病。就比如說,你打算想要跑步了,那第二天早上下了一點小雨,或者是太陽有一點大就說今天天氣不好,明天吧。 但是,曾國藩他即使在軍營那么辛苦,打仗那么累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每天早起一會兒,看書或者是靜坐,因為他知道,沒有那么多的明天可以去等待。 就像是《明日歌》當(dāng)中說的“明日復(fù)明日,明日何其多”!曾國藩也認(rèn)為,最保守的也是最恰當(dāng)?shù)姆椒ň褪恰敖袢帐?,今日畢”?/p> 第二點就是,話不多! 讓曾國藩做到這一點的呢,還是源于一件小事,當(dāng)時曾國藩剛進(jìn)入翰林院不久,給父親辦了一次很大的生日宴。一來是為父親祝壽,二來也是想顯擺一下自己現(xiàn)在的地位。 結(jié)果一下子興致過頭了,和朋友鄭筱珊夸夸其談,一直說給不停,結(jié)果引得他很反感,放下酒杯就走了。從這開始他就明白了,戒多言的重要性。 他說“禁大言,以務(wù)實”,也就是在提醒自己,話太多給自己帶來的不方便和尷尬,禍從口出,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第三點就是,人不作! 這里的“作”,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認(rèn)為的無理取鬧,而是一種過于耿直了,曾國藩年輕的時候很憤青,面對朝中的其他大臣,提出的一些意見,該否定的時候,絕不含糊,經(jīng)常讓人下不來臺。 而且他不光指大臣的問題,就連皇帝的錯誤也會一一指出來。后來,被皇帝不待見了,被大臣排擠,他就抑郁得回農(nóng)村了。 在回家的這段時間,他去寺廟里找到了一位高僧,明白了“傲為兇德”。慢慢的就開始收斂了自己的脾氣。 總結(jié)曾國藩的這9字真言,三個“不”字,其實就是在給我們傳遞一種“剛剛好”的狀態(tài),就好像是《半半歌》當(dāng)中寫到的”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酒至微醺,花開半朵,才是最好的人生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