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事靠自己,不是個好習慣
前幾天半夜失眠刷朋友圈,刷到一條動態(tài),是一個沒什么交情的大學同學發(fā)的,內(nèi)容是:我做人是不是真的很失敗?
緊接著往下翻幾頁,是她室友婚禮的照片。一個寢室六個人,另外四個女孩都去當了伴娘,除了她。同樣是在一個屋檐下住了四年,自己連通知都沒被通知,也難怪她會生出這種疑問。說自己做人失敗的姑娘叫小何,如果你去打聽她,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差不多的:“小何啊,人挺好的,就是不太好接近?!?br>在大學,室友之間幫忙買個飯打個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放在小何這,四年了愣是一次都沒有。就算別人主動提出要幫她,她也會果斷拒絕。
大二的時候她的室友菲菲跟她吵過一架,原因是她假期去菲菲的老家旅游,自己來了,玩了七天又自己走了,但壓根沒告訴菲菲。甚至她訂的酒店,都跟菲菲家只差了兩條街。菲菲問她,為什么不找我陪你,為什么不來住我家?你把沒把我當成朋友?什么事都不愿意麻煩別人的結(jié)果就是,大家都覺得她是個不錯的人,但沒有一個人想要跟她深交。所以整個大學下來,她沒有交到一個知心朋友。所以室友結(jié)婚,通知了其他所有人,唯獨沒有通知她。2、相互麻煩的感情,才更深厚
本杰明·富蘭克林說:“如果你想與一個人深交,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span>
跟許多人以為的正相反,適當麻煩別人,非但不會損害人際關系,反而會有助于雙方感情的加深。
因為麻煩別人的潛臺詞其實是:我需要你。
而“被需要”這種感覺,是大多數(shù)人都很享受的。無論什么地位,也無論多么富有。
列夫·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一書中,也寫過類似的話:“我們并不因為別人對我們的好而愛他們,而是因為自己對他們的好而愛他們?!?/strong>
感覺到被需要,就會自然而然地對麻煩自己的人產(chǎn)生好感,從而拉近雙方的距離。
這個法則不僅適用于社交,在戀愛中也同樣奏效。
之前看過一期《愛情保衛(wèi)戰(zhàn)》印象特別深刻。
女生漂亮,大方,懂事,獨立,幾乎是外人眼中的完美女友,可是男朋友卻跟她鬧起了分手。
一問才發(fā)現(xiàn),問題就出在女生實在是太懂事,太獨立身上:
下著大雨沒帶傘,寧可自己淋得濕透了回家也不愿意打電話讓男朋友來接;
電腦壞了,寧可照著網(wǎng)上的教程自己修理一個星期,也不開口讓計算機系的男朋友幫忙;
搬家,從收拾東西到搬運再到整理全都一個人干,全都搬完了才告訴男朋友這件事......
男友控訴她說,你什么事都自己干,那還要我干什么?
仔細觀察一下別人的相處模式不難發(fā)現(xiàn),“什么事都替對方做了”和“什么事都自己一個人做”的感情,都很難不讓其中一方心生怨懟。
只有互相麻煩的感情,才更深厚。
我餓了你幫我倒杯水,你餓了我?guī)湍阒笸朊?,兩個人的感情就在這樣的相互“麻煩”中慢慢變得堅固。
彼此依賴,彼此需要的關系,才是良性且穩(wěn)定的關系。
3、 學會求助,才能走得更遠
一小孩搬石頭,爸爸鼓勵說:只要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來!
可是孩子使足了勁,最后也沒搬起石頭。他告訴爸爸:我已經(jīng)竭盡全力了!
父親答:你沒有竭盡全力,因為我就在你旁邊,你都沒請我?guī)椭?/span>
我們從小被教育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總認為凡事都應該親力親為。但卻常常忽略了“自己的事情”也分為“自己能做的事情”和“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總有些事情是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辦不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去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死磕到底,做無用功。
學會“麻煩”別人,借助他人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這非但不可恥,反而是一種人生智慧。
小時候看《西游記》覺得那是孫悟空一個人的英雄故事,各路妖怪,牛蛇鬼神,都是他一個人打跑的。
而長大了之后重新看才發(fā)現(xiàn),他們師徒四人能夠順利地通過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得真經(jīng),除了孫悟空本身的悍勇之外,還離不開尋求各路“大神”們的幫助。
拿最經(jīng)典的“對戰(zhàn)金翅大鵬”這一情節(jié)來說,金翅大鵬來歷不凡,揚言是如來佛祖的老娘舅。武功更是高深,兩翅膀一拍,飛得比筋斗云還快,孫悟空跟他幾次對戰(zhàn)都吃了悶虧。
他打不過,就去求如來佛祖這個能打得過的人出手相助,最終師徒四人才得以繼續(xù)西行。
有網(wǎng)友做過一個統(tǒng)計,除去打濕經(jīng)書這種太過容易的劫難,真正有挑戰(zhàn)性的打怪也只有三十五次而已。
在這三十五次遇怪中,向天庭求助的次數(shù)高達二十五次。
如果孫悟空不懂求助他人,凡事都自己死扛到底,師徒四人可能早就折在半路。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向強者求助并不可恥,打腫臉充胖子最后把事情搞砸,才是因小失大。如果一個項目自己拿不下來,就去請能說得上話的人牽線;4、我們都應該學會“麻煩”別人
心理學上講,“總是害怕麻煩別人”,是一種深刻的“低價值感”,一種深入到骨髓的不自信。
因為覺得自己不值得,不配得到別人的幫助,害怕被拒絕,所以干脆就不開口。
不求別人幫忙,也不想幫助別人,抗拒所有的人情往來,久而久之,就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
但人畢竟是社會性的動物,沒有人能夠完全脫離社會單獨生存,如果學不會適當?shù)芈闊﹦e人,就要承擔比別人多的艱難和痛苦,失去很多本可以擁有的寶貴經(jīng)歷。
雖然人們都說,人生這條長長的路只能一個人走完。但總會遇到些崎嶇的地方,需要周圍的人相互拉扯一把。
別把自己活得那么冷,也別把自己活得那么累。
學會“麻煩”別人,也學會接受別人“麻煩”自己,我們將會得到一個不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