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有七律無題詩六首,是他詩歌中的精華。六首無題詩中,《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傳誦最廣,前一首,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jīng)解讀過,今天解讀第二首,這首詩的頷聯(lián)是千古名句,即使沒有讀過全詩的人,肯定也聽說過“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句詩。 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這首《無題》,是李商隱無題詩中主題最易理解的的一首。這首詩大約寫于開成四年(839)李商隱任秘書省校書郎之時,詩原題二首,第二首是七絕: 聞道閶門萼綠華,昔年相望抵天涯。 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nèi)花。 從第二首詩中可以看出,這一組詩是寫詩人在某個宴會上,遇到了自己慕名已久的貴家女子,并產(chǎn)生了朦朧而美好的情愫。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 詩首二句寫時間與地點,“昨夜”表明詩人是今宵追憶昨夜的事跡。 雖然首二句只是點明時間跟地點,但“昨夜”的復(fù)迭,句中的對舉,以及上下兩句蟬聯(lián)一氣的句式,開成了一種婉轉(zhuǎn)流美,充滿詠嘆的格調(diào)。兩句讀下來,使人不禁聯(lián)想,昨夜到底是怎樣一個美好的夜晚,使得詩人反復(fù)的吟詠,昨夜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美好的故事,使得夜里的星辰、夜里的微風(fēng),以及夜里的畫樓與桂堂,都讓人無限流連。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彩鳳,彩色羽毛的鳳凰。 靈犀,古人視犀牛為通靈神獸,犀牛角中心的髓質(zhì)像一條白線貫通上下。 我們雖然沒有鳳凰那樣的美麗的翅膀,不能比翼雙飛,但我們的內(nèi)心就像犀牛的角,彼此相通。 這兩句詩,展現(xiàn)出李商隱抒寫心靈感受的非凡才力。彩鳳比翼雙飛,是描寫美滿愛情的習(xí)語,詩人加一個否定詞“無”,常語翻新,表明了他們的愛情是充滿阻隔的,是不現(xiàn)實的,這本是令人痛苦的,但下一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卻從痛苦中翻出幸福。 用靈犀來喻指心靈相通,是李商隱天才般的想象,這句詩遺貌取神,極新奇而貼切。 在明顯無望的愛情中,心靈的交融成了莫大的慰藉,李商隱的這兩句詩,將這種愛情寫得如此的謙卑美好,故成千古傳頌的名句。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送鉤,《漢武故事》載:“鉤弋夫人少時手拳,帝披其手,得一玉鉤,手得展。故因為藏鉤之戲?!焙笕朔滦?,成為宴席上的一種酒令,一隊暗中傳送,藏鉤于手,使另一隊猜在誰手中,不中則飲酒。 公曹射覆,分曹即分組,射覆,將某物覆蓋,讓別人猜是何物,也是一種酒令。 五六句寫昨夜宴會上的盛況,他們分組玩著送鉤射覆的酒令,飲酒作樂。 “春酒暖”、“蠟燈紅”,即描寫了宴會現(xiàn)場的熱鬧氣氛,也抒寫詩人內(nèi)心無限留戀的心靈感受,也許是宴席人心上人的一個眼神,便讓詩人內(nèi)心無限溫暖,也許是灑令游戲中兩個人心靈上的默契,讓這一個平常的宴會變成了讓人無限懷念的時光。 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嗟(jiē):嘆詞。聽鼓應(yīng)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擊鼓,召集僚屬,午刻擊鼓下班。 蘭臺:秘書省的別稱。轉(zhuǎn)蓬:指身如蓬草飛轉(zhuǎn)。 尾聯(lián)寫詩人聽到官府擊鼓,不得不離開宴席,前往秘書省上班。離開了宴席,也就離開了這位與他心意相能的貴家女子,他與這們女子本就名不正言不順,日后再無相見的理由,因此詩不禁嘆息良會不再,身如飄蓬,難以自主。 李商隱的這首詩,寫的是他跟一位貴家女子的愛情,這位女子日是誰,已不可考,甚至所謂的“心有靈犀一點通”,可能也是詩人的一廂情愿,但這一“宴”之情,卻被李商隱寫得無比的謙卑美好,情致纏綿,讓人無限回味,成為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