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災是古人經(jīng)常會面臨的一種自然災害,成群結隊的蝗蟲遮天蔽日,所到之處真的是寸草不生。一般來說,蝗災的出現(xiàn)和旱災是分不開的,因為蝗蟲喜歡水,不喜歡干旱,一旦遭遇干旱,它們會成群結隊的遷移,尋找低洼有水的地方,而它們途中需要補給“糧草”,所以,就有了“旱極而蝗”的說法。 蝗災的出現(xiàn)本來就和干旱有關,干旱造成糧食歉收,蝗災在一來,數(shù)以萬計的人都得餓肚子。在古代,蝗災的頻繁程度比水災還要嚴重,明清時期,平均2.8年就會有一次蝗災。中國是世界上受蝗災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 于是就有一些網(wǎng)友問了,我經(jīng)常見人吃蝗蟲,燒烤攤上還有蝗蟲串,我們身為一個吃貨大國,怎么能讓區(qū)區(qū)蝗蟲給難住?首先蝗蟲是可以吃的,其次我們有人,發(fā)動一百萬民眾,一人擼個十來串,不給它吃滅絕了,也能給它吃成珍惜動物。 如果你持有這種觀點,那你一定就不了解蝗蟲的生活習性和活動規(guī)律了。平時我們看到的蝗蟲,并沒有群居的習慣,它們大都是單個出現(xiàn)的。但是蝗災中的蝗蟲是不一樣的,它們會釋放某種化學信號(也有人說是它們的后腿彼此觸碰之后),之后就會變成極度熱衷于集體生活、絕不掉隊的動物。 所以,它們所到之處,植物就像開了高倍速一樣迅速消失,蝗蟲大隊絕對不會停留,因為這里已經(jīng)沒有停留的意義了。而且,由于群居模式已經(jīng)開啟,不會有蝗蟲掉隊,所有的蝗蟲都一窩蜂的飛來飛去,怎么抓? 蝗蟲的飛翔能力是很強的,它們胃口也很好,從來不挑食,古人又沒有農(nóng)藥,又沒有大棚,想治它們難于登天。就算人們能抓到個幾萬只掉隊的蝗蟲,也無法滿足幾萬災民的胃?;葹牡钠茐牧κ沁h比我們想象的更大的。 說蝗災來了人人擼串吃蝗蟲,就好比說水災來了,家家戶戶頓頓大魚大蝦一樣荒誕。洪水中的魚是少數(shù)的,蝗蟲也是如此。它們來去迅捷,飛來飛去你也夠不著,等你發(fā)現(xiàn)它們的時候,它們早就吃飽飛走了。 蝗災不是亞洲鯉魚,就算它是亞洲鯉魚,生活在一個沒有天敵的環(huán)境中,瘋狂繁殖,想消滅它也是非常困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