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曾國藩少時就深愛《止學》一書,他一生的作為和成就,處處都有“止”的烙印。而中國首富李嘉誠更是按《止學》的要義身體力行,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于辦公室的醒目之處,終使其成為一代商界至尊。他們均是“知止”的范和“止學”的受益者,這從一個側(cè)面告訴人們:《止學》的影響是深遠的,任何人都不該忽視,欲成大事尤其如此。 《止學》,這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于勝敗榮辱的絕學。當您開始學習此智慧時,您便已站在了人生的制高點上! 《止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門下的弟子則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勛魏征、李靖、徐世績、房玄齡……所以他對于開創(chuàng)唐代文化思想來說可謂功績卓絕,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范之作。 千萬不要小瞧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個人的勝敗榮辱:對于大人物來說,一個“止”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于一個平凡人來說,它決定了他的成與?。粚τ谫€徒來說,它決定了輸與贏……“止”之奧妙,存乎一心。 下面摘取《止學》的第一卷內(nèi)容: 智卷一 智極則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譯文】過於聰明就是愚蠢了。圣人不擔心自己的智謀少,而擔心自己的品德有缺失。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譯文】才能出眾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顯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實充滿危險,有智慧的人不戀權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適可而止,小聰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謀劃,智計有窮盡的時候而天道卻沒有盡頭。 謀人者成于智,亦喪于智。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譯文】謀劃別人的人成功在其智計上,也會失敗在其智計上。謀劃保全自身的人依靠其智計,也要舍其智計。智計有它缺欠的地方,謀略存有他的敵手,謹慎使用才能減少禍患。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譯文】智慧不夠卻謀劃大事的人只能失敗,智計不知停止卻謀求長遠的人很難如愿。對有智慧的人說智慧,對愚蠢的人說愚蠢,用愚蠢來掩飾智慧,用智慧來停止智計,這是真正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