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父母大本營”又和大家見面了,有獎征稿活動依舊在進行,166、366、666無門檻代金券在向你招手啦。
這期我們推出“小詩”的分享,她從“媽媽”以及“劍橋CELTA教師”的角度分享英語親子共讀的方法路徑,這方面有疑惑的家長可以借鑒參考。
英文親子共讀,聽著有點累,但想到以共讀為開端,能幫助孩子實現(xiàn)以后的獨立閱讀,是不是會多一點動力呢。獨立閱讀的開始,是獨立學習的開始。'主動’、'積極’這些詞,也非常符合我對我家小朋友的期望。
我想,英文親子共讀這一出,是長期主義在給我們老母親指路吧!
現(xiàn)在基本不存在缺少資源的情況了,有大量的閱讀資源可以選擇。
無論是火遍全球的牛津樹系列,分級清晰明確的蘭登Step into reading 系列,還是物美價廉的培生分級閱讀,都是很好的選擇。
● 建議剛開始時,全部選擇分級閱讀(因其中有大量復現(xiàn)的結構句型,利于閱讀者的內化和吸收,另一方面編者很注意sight words以及語音規(guī)則的運用,可以一步步帶著閱讀者訓練閱讀技巧)。
● 繪本,也就是picture books, 以說圖為主,文字方面不像分級閱讀是難度遞進的。但也有其優(yōu)勢 - 制作精美的繪本,可以很好地照顧到孩子閱讀的喜好/興趣;另,優(yōu)秀的繪本可以陶冶孩子的審美。所以不妨選擇分級閱讀為主,繪本閱讀為輔。比例,可以是6本分級閱讀配4本優(yōu)秀的繪本。
● 當分級閱讀進行了一年之后,這時可以將分級閱讀和繪本的比例調整為1:1。
小詩推薦的“培生”現(xiàn)在正以“史上最低價”大促,點擊本次頭條文章可詳細了解噢~
1. 讀圖:
(a)從封面開始讀圖,幫助孩子了解主題+預測。
拿到一本書,我會先讓孩子看看封面,我會試著問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小寶會沉默一會,然后開始描述他看到的。如果他沉默得比較久, 我會自己先開始描述:I can see a lion in the jungle. Can you? 因為有了媽媽的示范(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這個時候小寶就會快速跟上,描述自己的所見了。封面的圖畫,通常和整本書的場景相關,認真地讀個首圖,小朋友心里大概會有了些預期 – 在什么地方,會有哪些事物出現(xiàn)…… 年齡很小的寶寶,可能沒有辦法預測將會發(fā)生些什么,但長期訓練下來,就能很輕松地將主題(比如書的題目)和場景中的各類詞匯(書中所涵蓋到的場景)聯(lián)系起來。這也是低齡小朋友在做預測了噢。
(b)讀全本書插圖,繼續(xù)通過圖片理解意思。
過程中孩子想自己觀察就自己觀察,如果孩子有疑問想交流,家長記得全英回答(簡單的英文 + 用手指指向對應的圖片,孩子完全可以理解)。
這一步不用花很長時間,快速瀏覽也是可以的,看小朋友自己的節(jié)奏。看到圖片上有趣的地方,小朋友還會哈哈笑起來。這時候我會說,Yeah, I see … 來表示我看到了他覺得有趣的地方,理解他的笑點。親子共讀嘛,和孩子一同感受閱讀的樂趣咯。經過這一步,小朋友基本有了足夠的期待,那就可以開始內容(也就是文字)的閱讀了。
通過觀察封面,孩子首先會注意到動物lion和mouse,更細致的小朋友還會描述出背景(jungle),那么孩子會對將要出現(xiàn)的 詞匯-叢林動物主題,有預期了。
如果家長可以稍微引導,孩子會觀察到lion的情緒 – happy,加上它手心的小老鼠,小朋友大概會有對故事的初步認知。
即使小朋友沒有英文基礎,家長也可以“指指點點”,比如指著樹說trees,指著獅子那只捧著老鼠、特別有存在感的大爪子說 a big paw,不用翻譯,孩子也能理解意思。
2. 家長朗讀:稍慢的語速,可以便于孩子將音和圖(也就是對應的意思)進行匹配。
文字閱讀開始咯,這個過程中,家長按照文本朗讀就好:
另一方面是不用嘗試把文中的書面語替換成口語詞,孩子需要這些詞的輸入,如果一直停留在舒適區(qū),持續(xù)的進步也不會發(fā)生。
先按照書上的文字,稍慢地讀出來。對于較復雜的短語,我會額外多解釋一下。
比如,文中描述主人公陷入困境了,原文是 in a fix, 這個短語非常地道,但從字面(fix)上判斷,孩子是很難理解的,我會指著書上主人公陷入困境的畫面,然后補充說 He is in trouble, you see, he cannot get out. 結合圖片,輔助一些孩子已經掌握的詞匯進行解釋,小朋友就明白了新短語的涵義。
等下次再讀的時候,使用新短語就可以了。小朋友也在和家長的觀察、描述、詞組替換中,不斷地吸收新知識。
3. 拓展:當上一步完成之后,家長在這一遍地共讀時不妨多多提問、討論、對答。
上一遍的原文閱讀完畢了,第二遍閱讀可以多加入一點討論。
如果是低齡寶寶,提問不用很復雜,盡量是實物 – 也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小朋友在這個年齡段,對于所指(reference)的理解,會覺得輕松一點。堅持久了,再結合孩子的經歷進行其它內容的提問。拓展討論時,可以這么引導。
第一遍閱讀時,是遵循原文進行朗讀 – He caught the little mouse in his paw.
到第二遍閱讀時,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拓展內容的討論。加深對閱讀的理解,也不斷積極運用已掌握的語言。
Is the mouse big or small? 順帶用手勢比劃大小。等孩子回應之后,再繼續(xù)關于顏色的提問。
Red? 指向書中有紅色的地方,如果孩子沒有反應,家長可以自己回答- No. 同時擺擺手。
多實驗幾次,直到最后指向灰色 Grey? Yes. 點點頭表示肯定。
小朋友在這一來二去的表達、比劃、問答中,對文本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對句子也更加熟悉。
比如:右側的這一句I can help you. 會在全書中反復出現(xiàn),通常我會讀左邊這些大段文字的朗讀,右邊的這句一定會留給小寶讀出來。因為反復出現(xiàn),所以孩子會很輕松地完成。
4. 回顧: 引導孩子說一說這個故事,如果孩子剛剛開始英語的分級閱讀,家長不妨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顧。如果孩子有一定的英語基礎,那家長您就和小朋友'比賽’。
故事讀完了。我們已回顧的方式,和孩子聊一聊剛剛讀過的書。有點類似于,在家長幫助下,進行故事內容的復述。
我通常會從喜好開始 Do you like this book? 聽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候,我會繼續(xù)問What is your favorite part? 等小寶說出了自己喜歡的部分。
我會把問題再細化一些,也就是和書本更相關一些。 聊聊我們還記得什么內容(只要是相關的,都ok)。 如果以比賽的方式,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
換孩子 Elephant and lions are big but the mouse is small.
換家長 The lion was in a trap.
換家長Big animals cannot get the lion out (of the trap).
這樣可以很自然地描述一個畫面/事件,越來越豐富,而且句子得以運用,英語的實用能力當然不斷提高。
慢慢地,小朋友就開始自己編故事。看著圖片,天馬行空,自由創(chuàng)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