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體腎虛,可以不單單是腎陽虛,亦或腎陰虛,而是兩種情況兼而有之??人?,也無法逃離這種生存模式。 在某些情況下,寒咳和熱咳一起扭扭捏捏,卻內(nèi)心堅定地一起報到來啦。 此時,一般外感六邪在體內(nèi)時間已久,脾肺已傷,正氣虛弱,痰涎淤滯而多,故而寒熱交雜咳嗽。 清代名醫(yī)徐大椿所撰《醫(yī)略六書》,記載了一個補肺寧嗽湯,為邪陷寒熱咳嗽之專方。 組成: 人參4.5克,白術(shù)4.5克(炒),炙草1.8克,半夏4.5克(制),陳皮4.5克,葛根4.5克,茯苓4.5克,大棗3枚,生姜3片。 主治:內(nèi)傷邪陷,寒熱咳嗽,脈弦浮者。 弦脈,脈管較硬,彈性差,端直而長,就像按在琴弦上。 浮脈,指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如水上漂木的感覺。 整個方子,由補氣、益氣健脾的四君子湯(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和燥濕化痰,理氣和中名方二陳湯(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組合,加上升陽解肌退熱的葛根,及姜棗而成。 也就是說, 全方以補氣升陽為出發(fā)點,先增強人體的正氣,壓縮寒熱邪的生存空間。 再輔以調(diào)暢氣機,祛濕化痰之藥,并用散外邪又溫肺的姜和益脾和血的大棗作藥引,達到正氣充足,氣機通暢,痰涎自化的目的。 給咳嗽來了個徹底的釜底抽薪。 具體來說: 人參補肺扶元氣, 白術(shù)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炙甘草和中氣并益胃, 半夏燥脾濕以化痰, 陳皮利氣,調(diào)和脾肺, 茯苓滲濕和脾,利濕化濁。 葛根升陽解肌,透發(fā)邪氣。 多藥合用之后,歲月靜好,沒有咳咳聲。 一個問題:補肺寧嗽湯如何服用? 水煎,去滓溫服。此為一劑之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