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 聞君寺后野梅發(fā), 香蜜染成宮樣黃。 寒涼的空氣經(jīng)過長長的呼吸道, 在納入胸中的一瞬間, 似散入空中的煙火,四處蔓延。 但這寒涼中,卻氤氳著幾縷香氣, 忍不住用力嗅起來, 全然不顧空氣的冰涼。 這香氣,就散發(fā)自蠟梅的花蕊深處。 先放臘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瑤池。 蠟梅,在鄉(xiāng)間, 是最平常普通的植物。 她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裝點萬物凋零的冬季。 春風吹拂,萬紫千紅爭相撲面之前, 她便先零落成泥,去享受安詳了。 夏季,蟬鳴震天, 長長的烈日如緩慢流動的液體, 將聒噪隔絕。 花草樹木,綠得閃閃發(fā)亮,紅得隨時將要綻裂。 只有蠟梅,在一旁,安靜如素, 她在積蓄能量。 秋日,風高氣爽,成熟的果實掛上人們的笑臉, 蠟梅,也緩緩地落去漸黃的葉片, 不久,她的舞臺便要來臨。 蠟梅,其實一點也不平凡, 甚至有一絲狡黠。 以其獨有的清香, 及生長姿態(tài), 脫離于萬事爭妍中, 獨領風騷。 臥云莊上殘花笑,香似早梅開不遲。 淺色春衫弄風日,遣來當為作新詩。 ——宋 黃庭堅《短韻奉乞臘梅》 溫熱空氣中,彌漫香氣是十分容易的。 冬日寒冷的空氣,像是堆積的棉絮, 劃不開,推不動。 但蠟梅的香氣卻能自由游走其中, 吸引來的,也盡是文雅之士。 欲歌白雪詞難和,試挽幽香力尚禁。 等是美名無玷染,臘梅何事色如金。 ——宋 胡寅《冬至前月赴季父梅花之集與韓蒲向憲唐干諸人》 她不愿著紅妝,太過惹眼。 更不愿著粉妝,顯得嬌氣。 金黃,透著光,是最佳的, 不論是在竹林里,泥院中,紅墻外, 都不會被掩沒。 金黃跳動, 即使在白茫茫一片雪地中,也仍有自己一份色彩。 蠟梅,古譽為寒客。 冬日里,以荒蕪或白雪為背景,生長成一幅水墨畫。 枝丫天成的優(yōu)美姿態(tài), 朵朵簇長的金黃花朵恰如其分, 是詩情畫意;是天宇間的梵響。 蠟梅與雪,是冬日里唯二的期盼, “踏雪尋梅”, 踏著白雪,吱呀聲中, 循著絲絲清香,賞遺世的蠟梅, 是閑適時分的雅致探尋。 自古詠嘆蠟梅者亦是甚眾, 其凌霜傲雪,香透長空, 傾倒多少文人騷客? 韻似江梅標致。美似江梅多麗。清似臘梅香,白似雪梅香膩,非是。非是。我道梅花似你。 ——《如夢令·韻似江梅標致》 蠟梅無疑是睿智的, 既點綴了冬日,也成全了自己。 詩人在吟誦蠟梅之時,多是移情, 卻也道出蠟梅,自成的天機。 聞君寺后野梅發(fā),香蜜染成宮樣黃。 ——宋 黃庭堅《從張仲謀乞蠟梅》 蠟梅的色,不迎合世俗,卻獨有姿色, 輕黃綴雪,是堅守自己的那份孤傲, 才能成就這份長留詩歌中的決然。 枝橫碧玉天然瘦,戀破黃金分外香。 ——元 耶律楚材《臘梅》 蠟梅在歲末,抵擋了寒潮、狂風,毅然沖寒綻放, 且久放不凋,勻香而不濁,甜而不膩。 蠟梅,是天賦予的風流標致。 蠟梅在家鄉(xiāng),是隨處可見的。 冬日里,院子里的蠟梅盛放, 他人只要知會一聲,便可折去幾枝, 贈花的人驕傲自己的花出眾,能與人分享, 折花的人感恩花主的慷慨,更喜悅蠟梅的清香。 城市大街小巷, 游走的,大都是異鄉(xiāng)人。 歲末將至,整理行囊回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屋子里,總有一束蠟梅在等待吧。 冬日里,歸鄉(xiāng)的游子, 遠遠地,就被蠟梅的香氣迎接。 是的了,蠟梅,是故鄉(xiāng)冬日的味道。 來源 / 設計目錄、古詩詞網(wǎng)、百度百科 總監(jiān)制 / 馬興宇 執(zhí)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家筱 制作 / 蘭宇 躍升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