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當(dāng)你要求別人的時候,先想想自己如果處在他的狀態(tài)會有什么樣的做法,由此就可以理解別人做這件事情的態(tài)度,而不是一味的站在主觀的角度去打擊對方。你自己不是圣人,別人也不是小人,某一件事情的對錯說明不了一個人的全部。不要拿某一件事情就完全的否定一個人,更不要站在主觀的角度去用道德綁對方。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沒有人是絕對的對,更沒有人是絕對的錯。小時候總以好壞去區(qū)分別人,但是長大之后才知道,對錯不是站在主觀角度去判斷的。一個孝順的人可能會為了自己的母親和別人大動干戈,一個在外面耀武揚威滿口仁義道德的人,在家里可能也是家暴男。沒什么對錯,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萬物,會有自我的一種升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一件事情上,其實最痛苦的還是那個小人。因為內(nèi)心有狡詐的心思,對誰都無法坦誠,更感受不到人間的溫暖與正能量。那一些狡詐的心思,會讓自己勞神傷心,自然也會多病,對于人際關(guān)系又有諸多的猜測和懷疑。別人對他好,他也會覺得是黃鼠狼獻殷勤,別人對他惡他會耿耿于懷,無法釋然。欲望得不到滿足也難過,和別人關(guān)系處理不好也難過。一個人越有狡詐的心思,自己的人生陷入的越是泥潭,這樣的心思怎么能成就人生呢?換一種生活方式去生活,慢慢的度化自己,讓自己感受到一種溫暖,一種釋然,你的人生才能有好的結(jié)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