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大清的一位軍攻顯赫的將領(lǐng)多爾袞。多爾袞是大清朝非常杰出的一個政治家,可以說他的存在使得大清進入中原成為了現(xiàn)實,他對戰(zhàn)術(shù)的靈活把握也是出奇的厲害,是清軍當中不可多得的一位軍事人才,也是一個抱負極大的人,他的一生可以說立下來了無數(shù)戰(zhàn)功,相對清朝其他皇帝來說多爾袞是康熙需要膜拜的一位大佬。 對于多爾袞這個人可以說有非常好的才華就是沒有很好的機會,他的一生對半都付諸在了為了愛新覺羅江山的赴湯蹈火之中,對于他心中夢想都要得到的皇位也是一直都沒有得到 ,雖然后來被順治冊封了一個(叔)皇帝,但是死后沒有多久順治就來了一個翻眼不認人對其進行鞭尸掘墳追回封號撤出廟堂的懲罰。 當然那個時候的多爾袞早已經(jīng)死了,不過順治的這種行為也是顯示出來了多爾袞當攝政王的時候是多么的讓自己難堪,其實多爾袞一生也并不是不能成為皇帝,他有兩次差一點就當上了皇帝,可惜最終還是沒有下狠心做出決定,咱們今天就來說說多爾袞成為皇帝的兩大機會。 其一,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當時的皇位還是沒有定數(shù),況且當時的滿族還是游牧民族他們靠的拳頭能爭奪自己的權(quán)威,可多爾袞只有15歲,又不是四大貝勒之一,再加上多爾袞由于年紀比較小沒有任何戰(zhàn)功,皇太極就看靠著自己的拳頭成功的成為了滿清的新任帝王。 其二,崇德八年皇太極去世,當時多爾袞可以說勢在必得可他也是有對手的,他的對手就是貝勒豪格,雙方差一點就在(沈陽)紫禁城之中因為皇位而打起來,但最終還是選擇以福臨這個既是皇子又不是貝勒的人上臺成為皇帝以此平息這場風波,也就是說福臨的上臺就是中和雙方力量的一個平均人。 在此之后多爾袞就成為了攝政王,對于年幼喪失第一次帝王之位的多爾袞來說他一定要成為這次爭斗之中的獲勝者,所以說多爾袞是可以說做出一切代價去爭奪的,再加上他當時的威望在朝中可是無人可以比擬,可多爾袞始終沒有篡位成為新帝,并且一直做自己的攝政王。 其中的原因也是讓很多人揣測不已,當然與孝莊關(guān)系不大,因為多爾袞與孝莊本身就沒有私情可言,多爾袞是一個對漢文化深刻研究過的一個人,她對倫理觀念是理解的非常深厚,他不可能干出來那些有違倫理的事情,這在當時會讓天下人恥笑的,這點作為一個有抱負的男人來說非常清楚。 所以說歸其史料有三大原因致使多爾袞沒有成為新一代的帝王: 其一,剃發(fā)風波,當時多爾袞要求所有人都剃發(fā)留辮子,讓很多人非常的不滿意,再加上當時南明依舊存在,假如激起來更大的風暴別說自己成為新帝了就是自己的攝政王之位可能都不保,一旦天下百姓扭成一堆那么滿清勢必死無葬身之地,所以穩(wěn)定大清根基比什么都重要。 其二,多爾袞一生都沒有子嗣,即使自己成為新帝那么他死以后皇太極的子孫又會成為皇帝,自己會被背上一個千古罵名甚至親屬都會被人口趕盡殺絕,所以說他不能攛掇帝位。 其三,身體原因,由于多年的征戰(zhàn)導(dǎo)致多爾袞的身體有很多的隱疾因為沒有得到治療而時常發(fā)作,成為皇帝之后每天的政務(wù)肯定非常繁多,他也是吃不消的,所以從這個方面考慮他還是不能稱帝。 總之多爾袞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思考問題總是非常的超前,對于順治來說多爾袞可能是自己非常恨的一個人,但對于大清朝(后繼的)其他皇帝來說多爾袞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順治把多爾袞批了一個死無葬身之地,但乾隆又重新把多爾袞擺在了宗廟之中,這也證明了多爾袞沒有稱帝是非常正確的,假如他真的稱帝(又沒有成功)可能再也不會被清朝各代皇帝所祭拜,更別說重新進入宗廟了!你們說有道理嗎,他可能是愛江山更愛美人。 本帖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