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安全一直是我們跟爸媽強調(diào)的重點,我們不禁想問:電梯事故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發(fā)生? 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忽視了電梯的盲區(qū)。 今天,我們就用28起電梯安全事故, 告訴大家,電梯上的6個盲區(qū)。 能!救!命! 我們先講一下直梯的3個盲區(qū)。直梯主要出現(xiàn)在住宅樓或者辦公場所。 盲區(qū)一 ▼ 電梯門開關的感應盲區(qū) 電梯門有一個感應盲區(qū) 就是下圖這個部分。 過于細的物品不能被感應到。 下圖是公安人員的示范 模擬手指放在電梯門中間,電梯沒有感應到,直接關門了: 因為這個盲區(qū)導致的事故: 事故1: 一個小男孩,身上綁著兒童安全繩,結果進電梯時,電梯門沒有感應到繩子,直接關門了,孩子就被吊到了天花板上。幸好后來繩子斷了,小男孩沒出大事。 事故2: 下面這個小男孩更慘,他應該是玩游戲把繩子繞在了脖子上,但是繩子在電梯關門被夾住了,他直接被繩子吊在了天花板上。。。 事故3: 這個小男孩是一直在拿雨傘和電梯門玩,在危險邊緣不斷試探,結果悲劇了,雨傘直接被門夾到了天花板上。幸好最后電梯停在了30樓,并沒有發(fā)生其他事故。 事故4: 最后一個事故比較嚇人,四川一位工人把電鉆放地上用來擋電梯門時,由于電梯門沒有感應到電鉆,依然關了門,電鉆反而被卡住了,最后炸了。。。 盲區(qū)為什么會導致事故: 上面這些事故發(fā)生,主要就是忽視了電梯門是有感應盲區(qū)的! 公安部消防局就曾經(jīng)出過一個小短片,科普了電梯門的感應盲區(qū)。 短片里介紹,電梯門主要有3種:
① 觸板式 ② 光幕式 但是這3者都有盲區(qū)。 觸板式電梯,底下10厘米為感應盲區(qū): 我們現(xiàn)在用的電梯門一般是光幕式和二合一式的。 上下10厘米是感應盲區(qū): 正中2厘米也是感應盲區(qū)。 尤其是門的最下端位置。 ▲圖片來自于新聞大求真 拿來擋電梯門的物體過細,小于2厘米,很可能會被夾。比如小孩的手指、繩子、裙擺、熒光棒等。 如何避免盲區(qū)的傷害:
盲區(qū)二 ▼ 電梯和門柱之間的縫隙 電梯和門柱之間的縫隙, 是很多小小孩容易發(fā)生意外的地方。 以下是模擬手指放在電梯和門柱之間, 手指被夾在了縫隙中: 以下事故都是因為這個盲區(qū)導致的 事故1: 奶奶帶著小女孩坐電梯,孩子的手放在電梯門上,隨著電梯門打開,孩子的手跟著被拉到了電梯和門柱的夾縫中。 事故2: 也是老人帶著孩子坐電梯,在電梯門打開時,孩子手被夾。 事故3: 這個小女孩也是,左手扶著電梯門,隨著電梯門的打開,手被夾。 事故4: 還有這個小女孩,手被夾后,媽媽怎么拔都拔不出來。 這個盲區(qū)為什么會導致事故: 根據(jù)國家電梯制造與安裝規(guī)范規(guī)定,乘客電梯,這個縫隙是要小于6毫米的,就算使用過程中有磨損,也要小于10毫米。 而《新聞大求真》節(jié)目就做過調(diào)查,3-6歲的孩子,手指厚度在5-8毫米之間。所以,電梯門的這個盲區(qū),對于年紀小的孩子來說,真的非常常見! 如何避免這個盲區(qū)的傷害: 抱孩子在電梯前至少要一米遠。 教育孩子要離電梯一米遠, 不能摸電梯門,特別是在電梯開關的時候。 盲區(qū)三 ▼ 電梯外門和內(nèi)門之間 電梯外門和內(nèi)門之間,其實在電梯沒達到時,是空的,是盲區(qū)。 如果用力去頂撞,直接會發(fā)生如下情況—— 下面是玩具車上坐著模擬的孩子,去撞電梯外門,門被直接撞開: ▲圖片來自于新聞大求真 因為這個盲區(qū)導致的事故: 事故1: 電梯的外門,其實并沒有看上去那么堅不可摧。在大力的撞擊下,電梯外門是能被撞開的。 而有些熊孩子,是真的熊到?jīng)]辦法,用腳去踹電梯外門,結果掉進了電梯井。 事故2: 這個直接騎著助動車的人,也是因為助動車直接撞壞了電梯外門,導致墜入電梯井的。 一樣可怕的是,當電梯故障停止不動時,有人會想自救,于是扒開電梯門,從電梯轎廂與電梯井壁的空隙中爬出。但這很容易讓人直接掉落到電梯井里! 事故3: 之前浙江義烏有一名6歲小男孩,因為朝電梯的設備操作控制箱小便,導致電梯故障停到7樓、8樓中間,但他試圖從電梯轎廂與電梯井壁的空隙里爬出來,結果,掉進了電梯井里。。。索性沒有生命危險。 事故4: 但這一家三口就沒那么幸運了,被困在了25樓與26樓中間的電梯里,孩子獲救后,爸爸在爬出電梯瞬間,墜入電梯井身亡。 事故5: 這個小女孩也被困在了電梯里,但她一直試圖在扒門,看得人后背發(fā)涼,要是電梯突然動了,小女孩很可能也會突然墜下電梯井。 盲區(qū)為什么會導致事故: 事實上,直梯是分2扇門的, 內(nèi)門,也就是轎門,就是我們進入電梯箱后,從里面關上的那個門,跟隨電梯運行。 外門,也就是廳門,就是我們在外面等電梯上所看到的那個門,每一層樓都會有。 只有當電梯運行到當前樓層,2扇門同時打開、關上,才能安全坐電梯。 而2扇門之間,存在一個東西,叫電梯井,電梯就是在這個井里上上下下。 萬一有人像上面那些人一樣,電梯沒停穩(wěn)就上電梯、撞電梯外門、扒電梯內(nèi)門,很容易發(fā)生事故。 如何避免盲區(qū)的傷害:
可以做的是: 長按電梯里的緊急呼叫按鈕,進行求救。 用手機撥打電梯內(nèi)張貼的救援電話,或者直接撥打110求救。 下面這2個小男孩被困電梯后,就進行了教科書式的自救,爸媽可以借鑒一下: 好了,以上講完了樓宇常見的直梯,下面講一下自動扶梯上的3個盲區(qū)。自動扶梯主要是在商場,帶孩子出門時要注意。 盲區(qū)四 ▼ 踏板與圍裙板之間的縫隙 老生常談,不要讓孩子穿軟底鞋走自動扶梯,容易被夾。 拿軟底鞋實驗,放在踏板與圍裙板之間的縫隙中,鞋子被纏進去了: 因為這個盲區(qū)導致的事故: 事故1: 廣東深圳的一個男孩,下電梯時將腳靠近電梯側面的縫隙,被夾。 事故2: 廣東云浮,一個爸爸帶著兒子做扶梯,兒子把腳放在電梯圍裙板旁,被夾。 事故3: 3歲的孩子,在乘坐商場手扶電梯時,被硬生生夾斷了4個腳趾。 盲區(qū)為什么會導致事故: 電梯的踏板和旁邊裙板大概有4毫米的間隙,孩子的小鞋、小腳,一不小心就會被絞進去: ▲圖片來自于新聞大求真 如何避免盲區(qū)的傷害:
盲區(qū)五 ▼ 踏板與踏板,踏板與末端梳齒板間的縫隙 注意電梯到達的時候,容易被夾。 模擬孩子的手做實驗,放在踏板與末端梳齒板間的縫隙中,手指被纏進去了: 因為這個盲區(qū)導致的事故: 事故1: 北京一個14個月大的女孩,在扶梯上逆行向上跑,摔倒后5根手指被電梯夾斷。 事故2: 還有這個2歲男孩的手指也被扶梯絞進去了,哥哥想幫忙都幫不了。 事故3: 這個小男孩,是腳被絞了。 還有些爸媽會把嬰兒車推上扶梯,放在踏板上,但事故頻發(fā)。 事故4: 這個媽媽推著童車下電梯,車里坐著兩個孩子,嬰兒車放不穩(wěn)直接往下滾,幸好爸爸在下面反應快,接住了嬰兒車。 ![]() ![]() 事故5: 這個媽媽也是推著嬰兒車下行,孩子、車、媽媽一起翻倒。 事故6: 這一個是推著嬰兒車上行,翻倒。 還有就是家長抱著孩子站在兩個踏板相交線的位置,沒有站穩(wěn),失手摔了孩子。 事故7: 奶奶抱著二寶,恰好站在2個踏板中間,踏板移動,奶奶重心不穩(wěn),孩子脫手,二寶墜亡,大寶被媽媽丟下,整個人倒在運動的臺階上: 事故8: 媽媽抱著孩子在電梯上自拍,結果沒站穩(wěn),孩子脫手,墜亡。 盲區(qū)為什么會導致事故: 電梯的齒梳雖然縫隙不大,但孩子的手指來說,放在上面,是很有可能被夾的。 萬一孩子坐在了電梯上,衣服也可能被扯進去: 而嬰兒車的輪子,跟商場購物車不一樣,是不能被扶梯的梳齒固定住的。 而當人站在兩個踏板相交線的位置時,踏板移動,人很容易重心不穩(wěn)摔倒。 ▲以上圖片來自于新聞大求真 如何避免盲區(qū)的傷害:
盲區(qū)六 ▼ 自動扶梯上的扶手 最后一個盲區(qū) 可能 模擬孩子的手做實驗,手隨著等電梯扶手移動,整只手被纏進去了: 因為這個盲區(qū)導致的事故: 事故1: 這個溫州的2歲半男童,手被卡在了扶手槽里。 事故2: 這個小女孩的手,手被夾了。 盲區(qū)為什么會導致事故: 扶手下面其實有縫隙,萬一孩子的手一直放在扶手上,很容易隨著扶手帶的運動,被夾。 關于扶手,還有很多貪玩的孩子會爬上去,但扶手是一直在運動的,且力度不小,在上面翻倒跌落的孩子,讓人不忍心看。 事故3: 云南3歲的一個女童在商場4樓的扶手電梯旁玩耍,不慎從電梯跌落至商場大堂,送院期間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4: 廣東東莞2歲女童從電梯扶手上落下,顱內(nèi)出血,胸部挫傷,所幸沒有生命危險: 如何避免盲區(qū)的傷害: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每個扶梯都會有【緊急停止按鈕】,上端和下端都有。 有些長電梯,中間也會有緊急停止按鈕。 萬一出了事故,請立即按下這個按鈕,然后向商場工作人員或者消防部門求助! 最后,放2個關于電梯如何運行的科普視頻,推薦爸媽和孩子一起看一下,只有知道了為什么危險,才會重視! 這是直梯的: 這是扶梯的: 希望所有的爸媽都能提高對電梯的安全防范意識,也能好好地孩子講一下電梯的安全教育,不要因為忽視了幾個盲區(qū),留下終身悔恨。 |
|
來自: 360_ss_note2 > 《ZS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