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式:提手上勢 動作要領(lǐng): 左腿保持重心不變,左腳尖,微內(nèi)扣大約45度,同時右手變掌,身體隨左腳尖微內(nèi)扣時自然右轉(zhuǎn),右手與左手同步變掌心朝下,沉肩,墜肘,兩臂,微合于兩肋旁前。 兩掌合勁,向身體前方偏右伸出,右掌,在前。高,與眼和眉同高,掌心,向左。左掌,在后,掌心,朝右,正對右肘關(guān)節(jié)。眼神,隨兩掌動作,右腳提起,向身體前正南方偏右落地,腳尖,自然翹起,右膝,微弓,成右虛步。隨著右腳的邁出,成提手勢時,眼神通過右掌,向前正視。 右手,向下松落,弧形抄到左手下側(cè),掌心朝上,與左手略成抱球狀。腰稍向左轉(zhuǎn),右腳,稍提即落回原地,落回時,先腳跟著地。左掌內(nèi)旋,使掌心朝下,與左胸齊。 隨著右腳落地,左腳內(nèi)扣,重心漸移向右腿,同時隨弓步右臂向右靠擠,成右側(cè)弓步式。右掌,與肩平,掌心,朝左。左手,坐腕,附合于右肘的關(guān)節(jié)里側(cè)。眼神,先隨弓步右臂向右靠擠,再通過右掌,向前正視。 拳意要點(diǎn): 凡虛步,實(shí)腿要松胯,坐實(shí),虛腿的腳腕、膝均要放松,前腳之膝,既不能伸直,也不要太曲。身體,不可前俯,臀部,不可突出,要注意“外三合”的要求,身體偏左肩與胯合;兩肘,不抬不夾,松掤有度,手腳,上下呼應(yīng),手與足合;雙膝,微開襠圓,上下勢肘與膝合。右臂做靠擠動作時,身體不能失重,右臂肩,不可聳起,右臂肘,不應(yīng)過屈。 第五式:白鶴亮翅 動作要領(lǐng): 腰微右轉(zhuǎn),使重心全部落于右腿,然后左腳稍提起,身體微右轉(zhuǎn),左腳移至右腳前,左腳腳掌,輕點(diǎn)地,左腳腳跟微提,左膝,微弓。隨著左腳點(diǎn)地,腰,緩慢地朝正東方向轉(zhuǎn)正。同時,兩手開始上下徐徐分開,具體的步驟是,右掌,向前上方弧形緩慢提起,隨提隨著臂內(nèi)旋,使掌心翻向前停于右額前上側(cè)。左掌,也同時劃弧形,下落于左胯旁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眼神,向前平視。 拳意要點(diǎn): 由前邊提手上勢式過渡到白鶴亮翅,其勢,要連貫,要有朝上的氣勢,但右腿,注意要下坐,沉氣落胯腰拔起,應(yīng)有有一個上下對拉、肢體拔長的氣韻。待白鶴亮翅定勢時,手臂呈弧形。重心,不可過于有意偏后,左肘尖,不可過背,不可外翻,也不要夾肋,要自然松沉。右肘尖,不可抬起,意念上,要下墜沉肩。 第六式:摟膝拗步 動作要領(lǐng): 左摟膝拗步 右手落,左手起,重心全部移到右腿,右腿重心不變,腰右轉(zhuǎn)大約30度,右手自下而上臂外旋,經(jīng)面前、胸前,弧形落到右胯旁。掌心朝里。同時,左手也自下中弧形移到胸前的中線。 然后,腰身仍向右微側(cè)轉(zhuǎn),左腳腳尖自然下垂提起,上步,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先腳跟落地。左手摟,左掌向前下移至腹中線,掌心朝下朝里。右手收,右掌同時向肩、耳旁移動,內(nèi)旋使掌心朝前下,同時腰身稍向左松轉(zhuǎn)。接著左腳落實(shí)弓步成左弓步式,左掌,經(jīng)膝前上弧形摟至左膝旁,掌心朝下,五指朝前。弓步,摟膝。而右掌同時向前沉肘腕推掌推出,掌心朝前,五指朝上,高不過口。眼,隨右掌推出前視。 右摟膝拗步 擺左腳腳尖, 重心全部移到左腿,兩手劃弧形,身體向左微側(cè)轉(zhuǎn),側(cè)身上步,摟膝,推掌,弓步。 接下一個左摟膝拗步 右腳腳尖外擺,重心前移,身體向右微側(cè)轉(zhuǎn),眼,隨右掌推出前視。側(cè)身上步,摟膝,推掌,弓步。 拳意要點(diǎn): 重心一前一后的虛實(shí)轉(zhuǎn)換,要求上體正直,不可前俯,或后仰,兩手合抱時,要隨著松腰拔背,兩臂微向前送,有意氣下沉,勁往前發(fā)之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