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導師,幼兒階段的學生其思維往往是將形象思維作為主要的形式,而微課本身的特點就能夠運用鮮明的色彩、具體的形象、一些動畫就可以吸引幼兒的關注,將要講授的抽象的知識進行了形象化的處理,幼兒一下就感興趣了。在對故事《木頭城的歌聲》進行教學講述的時候,粗心的布熊將音樂姑娘遺忘在了木頭城,音樂姑娘悲傷的歌聲感染了木頭人,歌城飄出了很遠很遠,飄出了木頭城,布熊聽到了,想起了音樂姑娘,回到了木頭城,唱起了歡快的拍拍手、跺跺腳,將死氣沉沉的木頭城變成了音樂城。教師將悲傷的音樂和歡快的音樂都制作成了微課,將音樂的歡樂和悲傷都展示給幼兒,讓幼兒通過聽欣賞到音樂的美,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小朋友學習的興趣。微課其實就是傳統(tǒng)教學課堂的一種補充和延展,利用網(wǎng)絡資源,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小朋友課前先看,小朋友就會產(chǎn)生疑問,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微課還能夠在學前幼兒教學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不少美工、舞蹈動作都是要老師來進行師范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場地、材料往往都是有限的,孩子們往往不能一下就看清楚老師的示范,通過引入微課,孩子們可以反復的觀看。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幼兒根據(jù)教師的示范來學習,以折紙課程來說,小朋友的學習能力是不相同的,折的快的小朋友只有停下來等待折的慢的小朋友,在等待的過程中就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折的慢的小朋友害怕折紙,產(chǎn)生抵觸情緒,折的快的小朋友在等待的時候就會注意力不集中,幼兒教師將折紙的步驟錄制成微課,進行視頻教學,小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速度來控制視頻的播放節(jié)奏,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學前幼兒教育教學中,教師將詩歌、歌曲錄制成微課視頻,小朋友可以反復跟讀,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前幼兒教育不是單方面的教育,而是需要學校和家長之間相互配合。在學前幼兒教育階段,家長有時候需要幫助小朋友對幼兒園的所學內(nèi)容進行復習,但是小朋友對于幼兒園的學習內(nèi)容是講述不清楚的,這個時候,學前幼兒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做成微課,發(fā)給家長的話,就能夠讓家長進行有效的指導。可以這么說微課是架起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橋梁。 |
|
來自: wuwangwo22 > 《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