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萬世不滅的王朝,也沒有永遠強盛的勢力,任何勢力都會走上興衰覆亡的道路,只是有些勢力滅了一次就消逝無蹤,有些勢力卻能卷土重來,比如匈奴鐵弗部就是成功復(fù)活的例子。 亡國王子匈奴是我國北方最著名的游牧部族之一,在戰(zhàn)國時期就頻繁與中原接觸,或交戰(zhàn),或通商,到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后,匈奴劉淵把握住了機會,起兵建立匈奴漢國,先后攻占洛陽和長安,滅掉了西晉。 匈奴漢國的建立與崛起,讓鐵弗部找打了靠山,鐵弗部首領(lǐng)劉虎原本臣服于西晉,看西晉不行了就起兵反叛,被并州刺史劉琨聯(lián)合拓跋鮮卑吊打。劉虎聚攏殘部,退往肆盧川(在今山西),并向匈奴漢國稱臣,獲封樓煩公。 鐵弗部是匈奴跟烏桓、鮮卑等雜居形成的部族,享有雜胡的“美譽”,而且劉虎也不是什么甘居人下的老實人,當他再次招惹拓跋鮮卑,卻被打出塞外的時候,匈奴漢國也沒什么表示。 逃出塞王的鐵弗部多少還是有些人馬的,小日子過得也還不錯,可到了劉虎孫子劉衛(wèi)辰這一代,前秦崛起,成為北方最強勢力。鐵弗部卻還是老一套,降而復(fù)叛、叛而復(fù)降,最終被前秦趕到了陰山以北,乖乖接受了前秦的任命。 前秦在淝水之戰(zhàn)失敗后分崩離析,劉衛(wèi)辰占據(jù)朔方之地,坐擁數(shù)萬兵力,算是一個小型土霸王。劉衛(wèi)辰秉承著跟拓跋鮮卑對立的政策,同時接受后秦和西燕的任命,聯(lián)合西燕對付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 可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不是好惹的,為了更好地解決西燕,他決定先滅了鐵弗部這條狗腿子。 在北魏的打擊下,鐵弗部被蕩平,劉衛(wèi)辰的宗族幾乎全滅,只有一個兒子劉勃勃逃了出去。 艱難存活劉勃勃時年11歲,單騎投奔了一個關(guān)系比較近的部落叱干部。叱干部是鮮卑部落,見劉衛(wèi)辰落敗,已經(jīng)有心歸附北魏,所以叱干部首領(lǐng)叱干他斗伏毫不猶豫地綁了劉勃勃,準備送給北魏。 叱干他斗伏的侄子叱干阿利不忍心,派人在半路上劫走了劉勃勃,并把他送到另一個鮮卑部落 多蘭部那里。 多蘭部是臣服于后秦的鮮卑部落,首領(lǐng)沒奕于被后秦封為高平公。沒奕干對劉勃勃這個亡國王子非常欣賞,把女兒嫁給了他,從此劉勃勃才算安定下來。 劉勃勃的少年生活絕不算幸福,一下就從人人仰視的王子跌落成為全家慘死的流浪兒,還差點被人賣了,再算上劉衛(wèi)辰的言傳身教,劉勃勃很快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擁有力量的人才不會被欺侮,而為了得到力量,可以不擇手段! 背叛,背叛!長大后的劉勃勃身材高大,面貌英俊,后秦皇帝姚興第一次見他就感覺奇異,直接就讓他參與軍國大事,恩寵程度甚至超過了許多功臣。 這自然引發(fā)功臣勛貴們的不滿,姚興的弟弟姚邕勸說哥哥:“勃勃天性不仁,難以親近。陛下寵遇太甚,臣竊惑之。”(劉勃勃一家都不是好人,陛下為何要如此信任他?)姚興卻不以為然:“勃勃有濟世之才,吾方收其藝用,與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我正要用他平定天下。) 姚興有沒有任用劉勃勃為大將的心思我們不清楚,但用劉勃勃制衡沒奕于的計劃是早就算好了,因為很快姚興就把赫連勃勃外放了,名義上是防備北魏,實際上就是為了牽制沒奕于。
在姚興的設(shè)計里,劉勃勃從一個被收容的逃犯飆到掌管一方的侯爺,不說千恩萬謝,至少也是興奮不已吧,短時間內(nèi)應(yīng)該不會起異心,就算起異心,首要目標也是他岳父沒奕于,雙方相持不下是姚興更想看到的,這樣后秦西北部才能消停些。 可惜的是,有些低估了劉勃勃的野心和能力,他直接搶了河西鮮卑杜崘獻給姚興八千匹馬。隨后以游獵為名,帶著三萬部屬跑去高平川,襲殺了救命恩人兼岳父沒奕于,并兼并其部眾,人馬瞬間翻倍,達到了數(shù)萬。 通過這種不光彩的方式,劉勃勃直接跳過最難熬的創(chuàng)業(yè)初始階段,一躍成為河西一帶數(shù)得上號的地方勢力。 劉勃勃的崛起,使姚興的算盤落了空,還沒等他找劉勃勃算賬呢,劉勃勃再接再厲,干脆連他也一起叛了。 407年,劉勃勃自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以匈奴是夏后氏后裔為由,定國號大夏,史稱胡夏。至此,五胡十六國的第十六國登場,而其建立者,才27歲而已。 詭異的建國方針新生的政權(quán)需要勝利來鞏固,劉勃勃持續(xù)出擊,先是打敗了附近的塞外部落,統(tǒng)一了周邊的胡人,接著又向后秦的城池下嘴,吊打后秦三城以北的各處邊防駐軍。 奇怪的是,劉勃勃并不追求地盤廣大,每占一城他都下令劫掠,搶完就走,從不留駐軍,也不設(shè)置官吏,典型的流寇,只打不守,打到哪里算哪里。 手下人不解啊,我們造反不就是為了爭奪天下嗎?怎么一塊土地都不要?他們以為劉勃勃沒反應(yīng)過來,聯(lián)名勸諫劉勃勃建都:“陛下將欲經(jīng)營宇內(nèi), 南取長安,宜先固根本,使人心有所憑系,然后大業(yè)可成。高平險固,山川沃饒, 可以都也。” 簡單一句話,以險要之地高平為都,鞏固根本,再擊敗后秦,拿下長安。 劉勃勃否決了這個提議,并且解釋道:“我們實力還弱,如果固守一城的話,后秦就可以大軍來伐,我們肯定打不過??扇绻覀兿窦诧L(fēng)一般四處流動,敵人救援前軍我們就打后軍,救援后軍我們就打前軍,讓他們疲于奔命,便立于不敗之地。等熬死姚興以后,再慢慢攻取長安?!?/p> 劉勃勃的話充分證明了他的眼光,他看準了己方的優(yōu)勢和后秦的劣勢,盡管胡夏人少,但是行軍速度快,來去如風(fēng),后秦則被鎖在一座座城池之中,難以追擊胡夏。 這種做法,很絕,卻有很多要求,第一是要拋棄廉恥心,因為這樣做等于把自己的政權(quán)組建成超級版的土匪,稍微有點廉恥之心的開國之君,都是不愿這么做的。第二是軍事能力要強,劫掠的時候決不能在一個地方陷太久,時間一久就有可能被包圍,一旦被包圍,胡夏的優(yōu)勢也就蕩然無存了。 可劉勃勃就是一個既不擇手段,又善于打仗的人,他敢于打破人間的一切規(guī)則,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下限,同時也精于軍事,幾乎每仗必勝。 在劉勃勃的堅決的貫徹下,胡夏的國策發(fā)揮出了巨大威力。他不斷南下騷擾后秦,攪得后秦不得安寧,嶺北地區(qū)各城池連白天都是緊閉城門,生怕胡夏騎兵突然出現(xiàn),沖進城內(nèi)。 由于后秦堅壁清野,胡夏的物資有點緊張,劉勃勃于是率軍轉(zhuǎn)身去打南涼,斬殺南涼數(shù)萬人,還把尸首堆起來搞藝術(shù),取名為“髑髏臺”,然后大掠而還,繼續(xù)咬緊后秦。 姚興防不勝防,最終決定親征赫連勃勃。 皇帝出馬,自然聲勢浩大,糧草、器械、武器等等都需要時間,各路人馬也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到齊,就是這個時間差,被劉勃勃利用了。 姚興從長安出發(fā),剛到三城,還在等待大軍集結(jié),等著等著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冒出了一隊胡夏的騎兵。 這是個高難度動作,因為姚興不是最先到達三城的,在他前面已經(jīng)有后秦軍先鋒開過路了,確保前面沒有敵人大軍才讓姚興前行,現(xiàn)在突然冒出一隊敵軍,要嚇死人的哇。 劉勃勃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把騎兵的速度特性發(fā)揮到了極致,繞過后秦軍的前鋒,精準地找到了整支后秦軍隊的核心——姚興。 姚興的軍事水平不低,以前沒事就帶兵親征,但他同時也是個文化水平很高的皇帝,接受了漢人儒生的全套教育,治國平天下這些招數(shù)也玩得很溜。好處得了,沒理由壞處丟了,姚興染上了大多數(shù)文人的通?。耗懶?。 當看到胡夏騎兵冒出來的時候,姚興就想跑,跑到后軍里面躲起來,得虧是大臣們勸他此舉會使軍心渙散,他才忍住沒跑??煽謶种?,他的指揮水準直線下降,再加上胡夏騎兵兇名遠揚,后秦士兵也怕啊。 在這種上下憂懼的情況下,胡夏騎兵一沖擊,后秦軍就崩潰了,士兵只顧四散奔逃,姚興在身邊護衛(wèi)的保護下,才得以逃回長安。 此后,后秦對胡夏徹底轉(zhuǎn)向了守勢。 建都改姓夏秦態(tài)勢逆轉(zhuǎn)后,劉勃勃采納謀士王買德“蓄力待時,詳而后舉”的建議,決定拋棄劫掠方針,轉(zhuǎn)向穩(wěn)固根據(jù)地、步步為營的方向,為此,他下令建造了統(tǒng)萬城。 統(tǒng)萬這個名字是劉勃勃自己取的,意為“統(tǒng)一天下,君臨萬邦”,他也非常重視這項工程,任命自己的救命恩人兼親信叱干阿利督建。 叱干阿利是個變態(tài)的完美主義者,史載:“阿利性尤工巧,然殘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錐入一寸,即殺作者而并筑之。 ” 這種死亡威脅雖然殘暴,但卻杜絕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現(xiàn),所以劉勃勃對都城很滿意,認為叱干阿利是大大的忠臣。 統(tǒng)萬城的城址位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朔水又稱奢延水,唐朝時因流域內(nèi)植被破壞嚴重,流量不定、深淺不定、清濁無常,又稱無定河。 無定河流域正好處于我國農(nóng)牧交錯地帶上,劉勃勃將都城定在這里,顯然是考慮到了鐵弗部兼具農(nóng)耕與畜牧需求的結(jié)果,也是因為這座匈奴都城的出現(xiàn),使得無定河流域成為游牧民族入侵的邊塞代稱,唐詩《隴西行》曰:“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蓱z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實際上,無定河流域位于陜西北部,秦漢時期一直由中原政權(quán)控制,離邊塞還是有點距離的。 從413年到419年,統(tǒng)萬城耗費了十余萬胡漢勞工六年的時間,中間有多少人累死、餓死或被殺死,已經(jīng)無法統(tǒng)計,劉勃勃用他們的尸骨堆砌起了這座匈奴人最偉大的都城。哦不,不應(yīng)該是劉勃勃了,因為在宣布建城的同年,劉勃勃給自己改了姓。 改姓的理由很簡單:子而從母之姓,非禮也。 “劉”這個姓氏本身就是匈奴抱大腿得來的,因為漢朝曾將公主嫁入匈奴,匈奴貴族便從母姓為劉,以漢朝外孫自居,這也是劉淵立國號為漢的原因。 劉勃勃的想法跟劉淵不同,他要有自己的特色,于是改姓,可改什么好呢?
為了與天相連,劉勃勃從此變成了赫連勃勃,那他真的能與天相連,獲得天的護佑嗎?從接下來幾年的進展來看,還真像那么回事。 穿上嫁衣轉(zhuǎn)攻為守之后,姚興把邊境的百姓遷入內(nèi)陸,在邊境上布置重兵防御。因此,后秦軍費激增,不得不大肆加稅,導(dǎo)致民怨沸騰。 姚興這么折騰,都是為了防范胡夏,可姚興沒想到的是,后秦的致命威脅并不是胡夏,而是南邊的東晉。 姚興其實多少能夠預(yù)見后秦的傾覆,在他414年病重之后,幾個兒子就為了皇位明爭暗斗,差點演變成內(nèi)戰(zhàn),姚興強撐病體處死了一個兒子才鎮(zhèn)壓下來,扶太子姚泓上位。 姚泓繼位后,仍然忙于內(nèi)部的權(quán)力爭奪與鞏固,后秦朝綱紊亂,東晉太尉劉裕決定發(fā)兵攻滅后秦,收復(fù)洛陽與長安。 417年八月,晉軍圍攻長安,姚泓投降,后秦滅亡。 在劉裕攻后秦之時,赫連勃勃就料定后秦必敗,派兵盡占嶺北之地。但之后他就不打了,厲兵秣馬,休養(yǎng)士卒,一副坐著看好戲的樣子。 因為赫連勃勃同時料定:劉裕不會久留關(guān)中。
事情的發(fā)展果真如赫連勃勃所料,劉裕在長安待了幾個月便急急忙忙地南歸了,畢竟此時劉裕已經(jīng)55歲了,長子卻才12歲,他當?shù)昧瞬懿伲瑑鹤訁s當不了曹丕,不趕緊回去鞏固權(quán)威,最終只是為別人打工而已。 可惜的是,由于劉裕在留守人員的問題上處理失當,導(dǎo)致關(guān)中晉軍自亂陣腳,直接把長安送給了胡夏,劉裕滅后秦,徒為他人作嫁衣,而赫連勃勃,也很不客氣地把嫁衣穿在了自己身上。 418年,赫連勃勃奪取長安,并掃除了關(guān)中的晉軍,人生達到了巔峰。很自然的,老套戲碼再次上演,群臣勸進,赫連勃勃推辭,群臣再勸,赫連勃勃勉強答應(yīng),這才筑壇稱帝,分封功臣。 晚年內(nèi)亂群臣勸赫連勃勃定都長安,赫連勃勃卻以北部邊境防衛(wèi)為由,返回統(tǒng)萬,不久統(tǒng)萬城建成,赫連勃勃很高興,又是改元,又是大赦,還把高祖父以下的祖宗追封了個遍,又命人在都城南部刻石歌功頌德。 值得一提的是,赫連勃勃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大志,把統(tǒng)萬的四個城門分別命名為朝宋門、招魏門、服涼門和平朔門,不過這四個名字全都沒用上,因為胡夏就是被北魏滅掉的,當時南朝宋和北涼都活得好好的呢。 都城建成后,赫連勃勃再沒有對外出征,而是在統(tǒng)萬享受了幾年舒心的晚年生活。只不過他的舒心讓常人難以接受。
這種看誰不順眼就殺誰的興趣愛好在今天看起來非??植溃诋敃r卻是司空見慣,別說異族君主,就是南朝的漢族君主也喜歡這么做,只不過這么做的,都沒幾個好下場,赫連勃勃多少算個例外,因為他是善終的。 在去世之前,赫連勃勃親眼主持了一場兒子們的自相殘殺。 424年,赫連勃勃心血來潮想要廢掉太子赫連璝,改立酒泉公赫連倫??上ПC芄ぷ鳑]做好(或許赫連勃勃就沒想做),赫連璝先下手為強,率兵七萬做掉了赫連倫。 赫連璝連笑都沒笑出身,他另一個弟弟太原公赫連昌率騎兵一萬,突襲斬掉了他的頭顱。隨后,赫連昌率兵八萬五千余人回到統(tǒng)萬。 如果赫連勃勃要下殺手的話,這點人是不夠看的,可他很高興,一點也不怪罪赫連昌,反而立其為太子?;蛟S在他的骨子里,還是認為匈奴人強者為尊才是選擇繼承人的正確方法吧。 425年,赫連勃勃病死于統(tǒng)萬城,赫連昌成了統(tǒng)萬城的新主人。 僅僅過了兩年,統(tǒng)萬城就易主了,北魏攻占統(tǒng)萬,并在431年滅掉胡夏,這個殘暴的匈奴政權(quán),就此滅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