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書法魅影 2019-11-06 20:01:04
這是王鐸降清后的生活寫照。 了解王鐸身世的人都知道,身為一名明末名臣的士大夫,投降清朝,王鐸內心是極其痛苦的,因為他要忍受內心和世俗批評,忠臣不能伺二主,他將如同趙孟頫一樣被扣以“貳臣”、“不忠”的罵名。 以這樣的心態(tài)待在清朝的統(tǒng)治之下,王鐸“頹然自放,粉黛橫陳,二八遞代”,狀態(tài)頹廢,心情沉重,只好借歌舞美酒,歡飲達旦,麻痹自己矛盾的內心。 他不想跟阮元璐一樣自殺身亡,不想停止對文學藝術的探求,也不想跟黃道周一樣起兵抗清,畢竟自己沒有這樣的帶兵打仗的本事,只能做投靠貳主。 事實證明,王鐸入關后確實跟自己想的一樣有跟多的精力去玩味書法,入清的漢人士大夫并沒有參與多少政治,王鐸身為高官,卻并未重用,也無法取得滿族人的信任,更多的是作為清朝皇帝為籠絡明末大臣的一個思想工具,借以鞏固并穩(wěn)定政權。這樣他就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時間來研究書法藝術。 然而,王鐸晚年入清后的作品大量臨摹古人書法,但臨的很不像,自己的風格確實很另類,在結構和外形上基本都是自己的風格,于是好很多人看不起他的書法,惹來眾多非議,覺得王鐸書法太另類,王鐸為此極力辯解,自辯:
辯解自己的書法始終是取法王羲之、王獻之,唐宋書家皆來自二王,只是世人不懂啊,總是說某人書法取法米、蔡、歐、柳。王鐸近乎激動的說出強調“不服”。 可無論王鐸如何強調自己的書法是如何宗師二王古法,也無法改變他與古人的不同之處,后人看到他的作品,確實一改古人之貌,形成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 王鐸最讓人稱贊的莫過于他所書寫的長軸書法,其字之間的“混亂纏繞”程度空前密集,大大夸張了張旭、懷素的連綿草書,也難怪旁人譏為“張旭、懷素野道”也,也正因為這樣的不同造就了王鐸,不然也會隨大流入董其昌書法的風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