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重疊成一個詞,也稱“重言詞”。 疊字詩是指詩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詩各句都用疊字組成??梢栽黾诱Z言的音節(jié)美,增進情感的強度。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守著窗兒 一作:守著窗兒) 這首詞起句便不尋常,一連用七組疊詞。不但在填詞方面,即使在詩賦曲也絕無僅有。但好處不僅在此,這七組疊詞還極富音樂美,讀來只覺齒舌音來回反復吟唱,徘徊低迷,婉轉凄楚,一種愁緒在心頭和空氣中彌漫開來,久久不散,余味無窮?!?/p> 《天凈沙·即事》 元代: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風風韻韻。 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這首曲子是疊字小曲,28字全都用疊字,真可謂妙語天成,自然通俗,詩人全用白描手法,寫出久別重逢后喜悅的心情,也寫出了心上人的嬌柔可愛。 《迢迢牽牛星》 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音節(jié)和諧,質(zhì)樸清麗,情趣盎然,自然而貼切地表達了物性與情思。 《鳳凰臺上憶吹簫·寸寸微云》 清代:賀雙卿 寸寸微云,絲絲殘照,有無明滅難消。正斷魂魂斷,閃閃搖搖。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隱隱迢迢。從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遙。問天不應,看小小雙卿,裊裊無聊。更見誰誰見,誰痛花嬌?誰望歡歡喜喜,偷素粉,寫寫描描?誰還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這首詞寫景處,景景有情,寫情處,情情難抑,雖從女方立意,而兩情堅貞歷歷可見。全詞幾乎句句都用疊字,讀起來,仿佛聽到詩人在悲悲切切地訴說,嗚嗚咽咽地呢喃,言雖盡而意不絕。 《宛轉詞》 唐代:王建 宛宛轉轉勝上紗,紅紅綠綠苑中花。 紛紛泊泊夜飛鴉,寂寂寞寞離人家。 詩人將疊字用于短章,別有一番詩意?!霸分谢ā彼t紅綠綠,嬌羞可愛,疊字運用于此處起到了造景逗趣的效果,使面前的景物更加立體豐滿。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全詞開篇疊用三個“深”字,寫出女主人公遭封鎖,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其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 《杳杳寒山道》 唐代: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元代:王實甫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 透內(nèi)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 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 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全篇句法對仗工整,每句后兩字疊用、以襯托情思之纏綿。其對仗句中用了“隱隱、粼粼、滾滾、醺醺、陣陣、紛紛”這些疊音詞來修飾“遙山、遠水、楊柳、飛棉、醉臉、香風、暮雨”。加倍地渲染了使人發(fā)愁的景色,間接抒發(fā)了閨中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達了一種渺茫的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