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詹事、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郭曜 次子:特進兼鴻臚卿,贈開府、荊州大都督郭旰,安史之亂時戰(zhàn)死 三子:開府儀同三司、行左散騎常侍、趙國公郭晞 四子:正議大夫試光祿卿贈開府太常卿清源縣開國男郭昢 五子: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吏部司封郎中、上柱國、樂平郡開國公郭晤 六子: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駙馬都尉上柱國襲代國公贈工部尚書郭曖 七子:銀青光祿大夫、守殿中少監(jiān)郭曙 八子:朝散大夫、守秘書省著作佐郎郭映 長女:適成都縣令盧讓金 次女:適鄂州觀察使吳仲孺 次女:適衛(wèi)尉卿張浚 次女:適殿中少監(jiān)李洞清 次女:適司門郎中鄭渾 次女:適邠州別駕張邕 次女:適和州刺史趙縱 幼女:適太常寺丞王宰 郭曜,字曜,郭子儀之長子。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子少保、兼判詹事府事、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贈太子太傅。卒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年六十一。與夫人太原王氏生郭銳、郭鉾、郭鏈、郭锜四子。 大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子少保兼判詹事府事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贈太子太傅郭府君墓志銘并序 正議大夫行尚書司封郎中新平縣開國男杜黃裳撰 奉義郎行京兆府倉曹參軍昌黎韓秀榮書 昔丁公纂尚父之勛,作藩成周,保大姜姓;今少保荷汾陽之業(yè),師長東朝,克茂公族。時異功侔,議者稱之。公諱曜,字曜,其先系周封晉,家于太原,厥后因官,遂為鄭縣人也。高祖昶,事隋為涼州司法參軍。生通,永徽中以才調(diào)京兆府美原縣主簿。生敬之,開元中歷渭、吉、綏、壽四州刺史,所至以理行聞,乾元初贈太保。太保生尚父汾陽王。公,汾陽之長子也!敦厚魁岸,沉靜寡言。每舉措,必形遠大。弱喪慈親,及長而知,有終身之戚焉!天寶初,戎帥張大賓、高仙芝咸辟為軍鋒、從事,破斬啜突騎施,開勃律、碎葉,前后議勞,以公為多,累授上柱國、上黨郡臨漳府右果毅都尉。至德初,以父任擢試衛(wèi)尉卿。是歲汾陽王靖難中原,法駕來復,公參護警蹕,式遏外虞。璽書褒美,詔加銀青光祿大夫、試太常卿。既而尚父以功蓋天下,為國元老,守之以虛,卑不可踰。雖子弟繁衍,多求散秩。至代宗朝,方以公為太子賓客,有輔導審諭之德焉!又改太子詹事,有典禮端平之政焉!無何,丁繼親霍國夫人憂,居喪以純孝聞。服闋,屬今上嗣位,以公久護東朝,光昭懿績,擢太子少保,仍領(lǐng)詹事府。時議比石奮踈廣,推重漢廷,不能過也! 居二年,尚父薨。公柴毀骨立,水漿不入口者七日。寢苫枕凷,食必瓦器。人或勸公年長氣衰,宜節(jié)哀以為禮。公號泣而已,終無所對。既葬,遵遺命,以四朝錫賚、文馬雕鞍、盤盂錦罽、珍玩綺飾,悉皆上獻?;噬细械浚味患{。公散給群從、惸嫠,己無秋毫焉!逮于疾甚,哀容無變,竟至滅性。哀哉!以建中四年三月一日,薨于親仁里苐,春秋六十有一。臨終顧謂弟晞曰:“吾以虛薄,謬承門蔭,位登三孤。年享下壽,已逾量矣!所懼于名無以稱,于善無以錄,將負先君之業(yè),為士林羞。昔王祥解佩刀于覽,今以為托爾,其勉之!”言終而歿。 公之伉儷太原郡夫人王氏,克修婦道,有敬姜之行。有男曰銳、曰鉾、曰鏈、曰锜。仰荷成訓,有臧孫之美。以其年五月二十六日卜宅于萬年縣鳳棲之原,禮也!永惟公德方氣純,去華尚質(zhì)。以樸儉鎮(zhèn)榮盛,以孝慈睦閨門;事主有盡忠之誠,周身無可悔之行。葬滕公而有慟,頌郭泰而無慚。銘曰: 于惟郭公,公門濟美。太保之孫,太師之子。 孝純成性,忠恪由己。秉直不回,發(fā)言可履。 出事三邊,三邊以清。入侍兩宮,兩宮以寧。 高門大勛,當世顯榮。鳴謙守虛,儉德持盈。 喪制有數(shù),先王垂教。至性無節(jié),哀哉死孝。 嘉庸可紀,隱德難挍。于噓太原兮,芳音永劭!
第三子郭晞夫婦墓志銘 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工部尚書兼太子賓客上柱國趙國公贈兵部尚書郭公志銘并序 銀青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鄭縣開國公杜黃裳撰 正議大夫行秘書少監(jiān)上柱國原武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鄭云逵書 維唐貞元十祀夏五月壬午,檢校工部尚書兼太子賓客郭趙公薨于位,春秋六十有二,明年夏五月癸酉葬于萬年縣之鳳棲原。夫人祔焉,禮也。 公諱晞,字晞,本系太原漢右馮翊孟儒之后,子孫因官徙關(guān)右,今為鄭縣人也。高祖昶,隨涼州法曹掾。曾王父通,皇朝美原縣主簿,贈兵部尚書。大王父敬之,渭綏吉壽四州刺史,贈太保。王父子儀,太尉、中書令,冊號尚父,贈太師。公即尚父之第三子,氣質(zhì)端茂,風姿偉邁。粹靈蘊中,英華發(fā)外,識者目為公侯間人。初尚父領(lǐng)北庭副都護,公未弱冠,即補騎士,從討葛祿,以功授輕車都尉。自茲征伐,皆得隨侍焉。天寶末,逆安起幽,潛竊中夏。玄宗命尚父統(tǒng)朔方之師,東向問罪,由是招高秀嚴于大同,走蔡希德于嘉山,破竹之勢,覆巢可企。拜左贊善大夫。屬潼關(guān)失守,靈武望幸,尚父匡戴本朝,即日斑師,既至行在,公入在侍臣之列。及從尚父救河中,命公迎法駕于彭原,會軍師于歧陽。又會戰(zhàn)于京南,乘勝追奔,下華陰、弘農(nóng)二郡。逆豎慶緒,遣偽將收合敗卒十五萬,拒我于陜西,依高死戰(zhàn),王師少退,元帥遽命迴紇踰險以襲其后,驟遣公引驍騎當前撃之,賊徒大潰,斬九萬級,遂復東周,加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同正員,封隰城男。
居二年,朝廷念陜郛之功,賞典猶薄,累加特進,策勛上柱國,進封隰城侯。厥后屬絳臺失馭,眾叛將亡,三軍囂然,浹旬扉定。 夫人魯郡夫人長孫氏,柔德令范,先公而歿。長子前侍御史鈞,次子前奉先縣主簿鍊、前奉先縣尉鉷、前華州參軍銶、前寶鼎縣主簿鈁、前華州參軍鏶、前太平縣尉鑲。咸克荷成訓,休有令聞。以陵谷可虞,金石斯刻。庶乎傳信,口讬為銘。愧非蔡邕之詞,敢俟楊循之識。銘曰: 嚴嚴華山,滔滔洪流。精氣誕生,乃公乃侯。 彧彧尚書,克紹前脩。立功廣業(yè),翼口垂休。 太公作周,丁公濟美。博陸佐漢,霍云不祀。 鏡考遺躅,鳴謙約己。朱輪滿衢,青蓋暮齒。 空余家傳,留付太史。
郭晞夫人長孫璀墓志銘 大唐故魯郡夫人河南長孫氏墓志銘并序
銀青光祿大夫行吏部侍郎杜黃裳撰 夫人諱璀,字璀,有唐文德皇后之侄孫,工部尚書郭趙公之夫人也。高祖無忌,元勛盛烈,載在王府,官至太尉、趙國公;曾祖沖,兵部尚書、駙馬都尉,尚長樂公主;祖絢,右屯衛(wèi)兵曹參軍;考元適,通州刺史、贈兵部侍郎。世家之美,光乎太史。夫人誕自清貴,生知淑哲,組紃琴瑟之工藝,圖史縑緗之詁訓。螽斯蘋藻之德禮,珩璜黼黻之容范,莫不閱心得,洞如懸解。爰自筓年,歸乎趙公。以恭恪事舅姑,以貞婉輔君子,以溫柔睦群娣,以博愛和六親。年逾三紀,其道一致。 乾元二年封魯郡夫人,從夫制也!于時舅為元臣,姑亦開國。娣姒齒天人之貴,叔妹刃印綬之榮。每晨昏就養(yǎng),環(huán)珮成列。德之充也,謙若不足;禮之節(jié)也,敬則有余。嘗屬趙公侍從專征,勤勞障塞,夫人輒詢諸才淑,以奉巾櫛。既而均養(yǎng)繁嗣,恩尤同生,閨門藹然,人不之別也。至于奉上接下之勤,賑乏恤孤之惠,有馬倫之清辯,穆姜之慈育,鐘夫人之法度,辛憲英之鑒裁。并是數(shù)輩,資我全德。 於戲!隙駟不停,古人所嘆。哀榮代謝,俛仰可期,以貞元九年夏四月庚戌寢疾終于上都親仁里之私第,春秋五十有九。以其年秋七月乙酉卜葬於萬年縣之鳳棲原,禮也!長子前侍御史鈞、次子前奉先縣主簿鍊、前奉先縣尉鉷、前華州參軍銶、前寶鼎縣主簿鈁、前華州參軍鏶、故福昌縣尉镕、前太平縣主簿鑲、前河中府參軍錫,并克歧克嶷,為龍為光。誠趙公之義方,亦夫人之內(nèi)則,以為德言不可以不志,陵谷不可以不虞。見讬為銘,存乎實錄,昭示彤管,庶傳信焉!銘曰: 趙國小君,為魯夫人。瓊瑤匪磷,蘋藻為勤。 肇扵成家,肆及睦新。中外忻然,煦然如春。嗚呼!
婦道久衰,夫人振之。夫人歿矣,嗣芳躅者而誰? 長孫夫人共十子:鋼、鈞、鍊、鉷、銶、鈁、鏶、镕、鑲、錫。其中第一子郭鋼,貞元七年(791年)因叛變被處死,故墓志不書名。 長孫璀的侄女兼兒媳:
唐故京兆府富平縣太原郭公夫人河南長孫氏墓志銘并序
長孫氏之先,系自威皇帝,后魏獻皇之嫡兄,牢讓寶位,故特詔氏長孫,以彰謙讓之德也。至十三代,始分派焉。儲慶孕和,至十一代生文德皇后,太宗文皇帝社稷之元妃也。緫領(lǐng)內(nèi)職,以理陰德,坐致昇平,繄輔佐之力也?;食沮w公無忌,高宗之元舅,實為宗臣,光輔三朝,盛德元勛,布在方冊。大父諱元適,皇任通州刺史。烈考諱從重,皇任銀州防御使兼御史中丞,夫人中憲之長女也。柔明懋和,實為邦媛。生知陰禮,休有淑德,夫人即叔氏諸舅之子也。慕潘揚之睦,崇因親之義,熟其德美,遂合兩好。逮事舅姑,以孝敬聞,憲章曹誡,垂范壸闈。雅閑琴瑟,尤邃組紃。刀尺規(guī)摹,動必合則。貞元末,洎遭移天之喪,哭晝無時,毀家襄事。既卒葬,攜三子二女歸于渭濱之別墅。前直翠嶺,后有綠池,松篁交植,自適其適。甘貧約,尚質(zhì)素,二紀于茲,不易其操。于是緘未亡之哀,歸釋氏之教,得喪兩望,深入真際。長子慎辭,以蔭第挽郎出身,再調(diào)京兆府好畤縣丞。次子承臺,雅有詞學,再舉進士,繄徙宅之教也。幼子慎思,以母后之蔭,陪位出身。息女二人,長女適國子直講李子羽,并不幸蚤世。譩!視夫之秩,未疏井賦,流運溘至,不俟孝養(yǎng),嗚虖哀哉!將啟手足,謂其子曰:“無以慮居,以厚窀穸?!毕砟炅?,大和甲寅歲秋八月廿六日甲辰,終于京兆府渭南縣之別業(yè)。明年正月六日壬子,得吉卜,祔于叔氏之兆域,禮也。承嘏叨處諫官,感世母勸學之義,泣識德善,故質(zhì)而不華,其詞曰: 郭曖(752年—800年),永泰元年(公元765)尚升平公主,封清源縣開國侯。貞元三年,襲爵代國公。貞元十六年庚辰(公元800)九月初七日卒于長安宣陽坊,享年四十九,追贈工部尚書。生四子二女:郭鑄、郭釗、郭鏦、郭銛。 昇平公主(751年—810年),為唐代宗第四女。十五歲及笄時,下嫁郭曖,元和五年(公元810)十月七日病薨于長安宣陽坊。追贈虢國大長公主,謚曰“昭懿”。生三子二女:郭釗,拜司空兼太常卿、贈太尉。郭鏦,尚唐順宗嫡長女漢陽公主,拜駙馬。郭銛,尚唐順宗女西河公主,官至殿中監(jiān)。長女郭氏,適殿中監(jiān)嗣許王李昭為妃。次女為唐憲宗貴妃,兒子唐穆宗即位后,尊為皇太后,死后謚號為懿安皇后。 郭子儀第六子駙馬都尉郭曖、昇平公主夫婦墓志銘 大唐故金紫光祿大夫左散騎常侍駙馬都尉上柱國襲代國公贈工部尚書郭府君墓志銘并序 銀青光祿大夫守太子賓客上柱國鄭縣開國公杜黃裳撰 正議大夫行尚書刑部侍郎上柱國原武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鄭云逵書 立大功于國者,其業(yè)廣;著大德扵人者,其慶遠。故有文武,吉甫社稷,柳莊張郃之父子,畢侯耿純之一家,奉國揣磨,勛烈前古莫儔者,其唯我唐太師尚父之一門歟! 公諱曖,字曖,其先系自太原,漢左馮翊孟儒之后,因官徒關(guān)右,今為鄭縣人焉!高祖昶,隋涼州法曹掾;曾王父通,皇朝美原縣主簿,贈兵部尚書;大父敬之,吉、壽等州刺史,贈太保;父子儀,太尉、中書令,冊號“尚父”,贈太師。公即尚父之第六子也,生扵盛門,神彩秀發(fā),孝友仁敬,得扵生知,雖在童齓,識者嘆異。初以父任,授太常寺主簿,后因謁見,偏為代宗所賞,出入禁闥,嘗目送之,特詔拜駙馬都尉,尚升平公主,擢銀青光祿大夫、試殿中監(jiān),封清源縣開國侯。公時年猶未冠,器若老成,身處勛閥,家為主弟。顧盼天人之會,追游許史之間。每清言詣理,未嘗尚勝,行己及善,必推扵人。 既臨財而見廉,亦因酒而觀德,謙以自牧,卑不可逾。年僅三紀,其道一貫,君子多乎哉! 大歷中,丁太夫人霍國夫人憂,居喪茹荼,殆至滅性。服闕,除左散騎常侍。重丁尚父憂,泣血哀毀,禮將逾等。嘗謂人曰:“履高則近危,持滿則易覆。奮扵行則招毀,潔扵白則受污。吾將乹乹夕惕,以自誡飭,可以免夫。”居無何,竟為浮語所中,朝廷以公純行有素,不之累也。置諸別舘,公主留內(nèi)。既而謝絕賓客,不食薰血,禪誦穎悟,隣扵知道。 建中末,鑾輿巡狩,天步阻艱。公潛侯貴主,奔波道路,保節(jié)違難,達扵行在。上嘉其忠,恪進金紫光祿大夫,賜真封五十戶,獎親賢也!興元初,巨盜殱夷,大君反正,舊物不失,新寵有加。重其好合之恩,待以如初之禮,戚里榮觀,輝燭當時。 貞元初,朝議以尚父勛庸,宜立冢嗣,以親以德,命公主之,加襲代國公,又賜真封通前三百戶。公以紹襲有典,存諸伯氏,懼迫嚴命,不敢陳讓,扵是重舊業(yè)之豊殺,均諸孤之厚薄。順扵長則悅,撫扵下則安。曾無間言,綽有馀裕。既而上以弘獎訓導,法度有恒,重申姻構(gòu),將貽內(nèi)則。優(yōu)詔以公第二女冊廣陵王妃,第三男尚德陽郡主。禮優(yōu)命數(shù),恩絕等夷。自天寶以來,國婚之盛,無與公比。地彌高者心逾下,位彌大者禮逾恭,秩彌厚者施逾廣,故一門有忘貧之樂,九族得如歸之地矣!貞元庚辰歲九月七日寖疾薨于宣陽之里第,春秋卌有九,皇上悼焉!詔贈工部尚書,賜粟帛各有差。明年秋八月壬寅卜宅于萬年縣之鳳棲原,禮也!永惟公以嗚謙善下之道,斯可以處貴矣;以依仁好施之德,斯可以處富矣!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宗廟,斯大雅歟! 公主代宗文皇帝之女,今皇帝之叔(同“淑”)妹也!笄年下嫁,光大其門,德禮容范,昭彰彤管。咱所天云喪,哀出常倫,未亡為稱,生意盡矣。嗣子前京兆府參軍鑄、前右衛(wèi)倉曹參軍釗、前右贊善大夫鏦、前太常寺奉禮郎銛?shù)龋⒍卦婇喍Y,繼業(yè)傳芳。敘文者所以紀盛德之形容,刊石者所以俟陵谷之遷變,爰徵菲薄,式表徽猷。誠陋伯諧之詞,不愧林宗之頌,其詞曰: 尚父之功,與唐無窮。祚胤蕃錫,朱門畫戟。 大宗小宗,以勛以戚。家列五侯,君榮萬石。 于惟尚書,實大其門。石祁為后,魯舘居尊。 天降帝女,子為王孫。郊標銀牓,車耀金根。 方享大年,俄悲九原。哀哀天人,晝哭沁園。 佳城欎欎,素車挽出。冥寞涂蒭,平生象物。 德音永謝,哀榮斯畢??这徘屣L,隴樹蕭瑟。 升平公主墓志銘
唐故虢國大長昭懿公主墓志銘并序 朝議郎守諫議大夫上柱國賜緋魚袋孟簡撰 朝議郎權(quán)知尚書吏部郎中護軍皇甫鏄書 維唐元和五年龍集庚寅十月七日,升平大長公主薨于宣陽里之第。嗚呼!圣人窮理,不能定運命之源;天道右賢,不能遏死生之數(shù)。故揚芳于昭代,委化于中年。噫嘻哀哉,從古然也! 公主諱升平公主,字升平公主,代宗之第二女,母曰崔貴妃。神堯以玄德立極,垂休本枝,累圣重光,眾祥鍾美。故氣稟靈粹,神凝麗和,生知懿恭,幼挺明哲。閨門詩禮之訓,酒食組馴之事。動循雅度,罔不臻要。及既笄之歲,將降諸侯,代宗以寵念有加,以勛賢定選。時尚父、汾陽王郭公,外帥戎閫,入冠臺階,擁龍節(jié)而出奇,還鳳沼而論道。鑾車避狄,揮戈而京邑再清;獯鬻亂華,明誠而胡人遠遁。功庸之烈,竹帛罕書。故詔選汾陽第八男曖,拜駙馬都尉,授銀青光祿大夫、試殿中監(jiān),封清源縣開國侯。拖以紫綬,佩以金章,遂下嫁焉!義弘好合,禮洽肅雍。三星揆在溜之期,百兩盛于歸之迓。棗修榛栗,榮耀侯家,鞶帶珪璋,光施主第。威容之度,蔑以過之逮夫,佐夫家也!蘋藻謁嚴敬之心,成婦道也;舅姑悅德養(yǎng)之色,睦宗族也!以義和娣娰也,以誠恂恂然、怡怡然。非四德天縱,百行師古,則柔嘉之操,貞順之規(guī),曷能全哉! 暨代宗晏駕,泣血號呼,因心之哀,終身罔極。故德宗臨朝,寵視尤異,器念之厚,冠諸天倫。貞元中,上以宗女封咸安公主,降為單于閼氏。以長主賢,詔送于振武,諭導之善,備諸彤管。清源侯累遷左散騎常侍,襲代國公。帝澤愈深,而行己益損;人爵愈貴,而接物滋恭。和嗚于敬順之間,崇德于唱隨之際,善積馀慶,福佑宜家。是以衣裼育,后妃之賢,夢熊誕王臣之儁。有令子四人,淑女二人。第二女即今上之元妃,居藩時親迎于里,玉輅珠冕,爛其盈門。初徒金璽之榮,旋列椒房之貴。道光宮教,禮播閨風,葛覃樛木之詩,審官逮下之義,靡不志焉!第三男鏦,尚漢陽公主,拜駙馬;前衛(wèi)尉卿賜紫金魚袋、長子鑄,終太子左庶子,贈工部尚書;第二子釗,前太子右庶子,賜紫金魚袋;第四子銛,前秘書省秘書郎,賜紫金魚袋。咸勤堂構(gòu),克襲珪璋。居家以孝聞,在公以才進。長女適殿中監(jiān)嗣許王昭。接武天庭,連姻帝戚,耀映千古,寵光四朝,可謂極矣!而公主謙心益勞,貞節(jié)愈峻,殊艷傾代。不以色事夫,恩渥冠時;不以貴驕物,從容中禮,慈儉理情。 十六年,清源侯薨于第,乖偕老之夙誠,切未亡之永慟。杞梁之妻無違于禮,季氏之婦實得其宜。守節(jié)致哀,何謝前哲。故歸全之辰,有司以薨聞,皇心震悲,輟朝三日。詔贈虢國大長公主,謚曰“昭懿”。歛之日,詔賻加恩;祭之日,贈謚加等;葬之日,葆吹加禮。裒寵之道備矣!元妃孺慕之哀,情過乎禮。曰釗、曰鏦等,煢煢在疚,崩毀罔極。以六年七月十日于鳳棲原合祔于駙馬府君之塋,禮從周也!見托銘志,以流音徽。備女史之闕文,紀婦德于幽壤。庶陵谷有變,琬琰不磷,以示于永永。銘曰: 貌矣玄元,道弘帝光。降及高祖,肇啟天宇。 累圣儲休,誕靈貴主。太宗之孫,代宗之女。 皇帝之姑,元妃之母。夫則清源,舅則尚父。 顏如蕣英,德如瑤瓊。既柔且惠,以保其榮。 恩洽四朝,義周九族。惟長惟幼,以翼以睦。 漢陽來歸,金根遲遲。三子庭闈,紫黻金龜。 降嬪三紀,夫也先逝。豆只孀心,宇孤隕涕。 悠悠上天,喝云佑賢。彼美淑姬,游魂下泉。 哀哀眾子,顧復何恃。欲報之德,蒼蒼罔極。 龜筮新址,鳳棲故阡。佳城茲地,從祔所天。 松庭舊列,柳翣今遷。龍歸劍合,于斯萬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