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查看▲▲▲ 你可能想象不到,新西蘭的科學家為了研究羊放屁付出過多少努力,甚至最近有媒體報道,他們正在培育一種「屁少的羊」... 羊的內心估計很懵,管天管地,現在還要管羊放屁? 也有不少人同情羊的處境:白天給你薅羊毛,晚上給你吃肉,文藝上給你演動畫,物質上帶動經濟發(fā)展,回頭你還不讓羊放屁了,人干事兒?
(動畫作品中,羊用放屁的方式攻擊狼)
估計很多人又會思考,氣候變化和羊有個P關系。然而關系確實就是在屁上,因為羊通過打嗝、放屁排出的甲烷,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之一。正如狂丸之前介紹過的,羊和牛一樣,都是反芻動物,吃草會導致它們在通氣時釋放很多甲烷和二氧化碳,而甲烷是氣候變化的關鍵,增溫潛力值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大量排放自然會加劇氣候變化。 簡單來說就是讓羊少排點甲烷,利用羊與羊之間甲烷排放水平的差異,以及差異會傳遞給下一代的特性,將「優(yōu)良基因」傳遞下去,最后培育出排放甲烷少的「新」羊。而這項研究其實已經展開有一段時間了,由農業(yè)研究公司AgResearch的科學家Suzanne Rowe領導。 科研團隊最初對100頭羊進行了實驗計劃,第一步自然是找到俗稱屁少的羊。研究人員會將羊放在「屁室」中,觀察甲烷的排放量,測兩次,間隔14天,每次大約1小時。然后即可根據放屁的狀況將它們分配成高量組和低量組,再進行檢查過后,篩選進行繁殖。 據介紹低甲烷排放的遺傳率大概是20%,別看不高,目前已經培育出的第三代「少屁羊」產生的甲烷要比之前少了10%,已經算是初見效果,不少農場主也已經對這個項目產生了興趣。其實要說新西蘭正在被屁困擾,顯然不太能令人相信,畢竟這是個美麗的島國,很多地方算得上是風景如畫,尤其是長滿青草的山丘,一眼望去心曠神怡:同時在這些草地上「長」?jié)M了羊,新西蘭是世界上單位面積綿羊密度最高的國家,2016年數量達到2760萬,巔峰時期是1982年的7000萬只。在綠地藍天間,羊群跑動起來頗為壯觀,看起來人與自然一片和諧。 然而,一考慮到這里的每一頭反芻動物都會打嗝、放屁,這就不是小問題了。2017年一項數據指出,新西蘭家畜產生的溫室氣體幾乎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這也是為什么新西蘭的科學家要努力解決這一問題。
(一個屁崩開小朋友) 培育「新羊」這個策略其實也已經不是新西蘭第一次想辦法折騰羊了。之前他們想過開發(fā)一種可以減少甲烷排放的藥物,但問題在于需要持續(xù)治療、服藥,才能達到效果,這對于工業(yè)流水線養(yǎng)殖應該沒什么問題,但在新西蘭,牛羊通常都是放牧的形式,很難去統(tǒng)一管理。另外還有一方法是改變飲食,這一點在狂丸看來被應用的比較廣泛、靠譜,之前就介紹過給牛吃海藻。 而新西蘭的科學家也發(fā)現了適合羊的「減屁套餐」,例如吃油菜、甜菜的羊和正常吃草的羊相比,甲烷排放量可以減少25% 。但這需要說服大量的農民,畢竟吃草是招牌與傳統(tǒng),很多人擔心這樣會影響羊的成長與質量,所以應用起來同樣比較困難。 其實嚴格來說是為研究養(yǎng)殖業(yè)溫室氣體排放收取研究經費,在2003年,為了遵守《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新西蘭提出了一項「農業(yè)排放研究稅」,打算每年將從養(yǎng)殖戶那里收取840萬美元。 不過這項法案受到了農民的抗議,并稱其為「屁稅」,最后新西蘭不得不放棄這一有爭議的提案。 放個屁還要交錢,放個屁搞得全球變暖,這些事乍一聽確實有點無厘頭,但問題的另一面,溫室效應對人類的影響也確實愈演愈烈。 今年就有一些比較直觀的變化,像是冰島為冰川舉行葬禮,威尼斯水城被淹等等: 而面對環(huán)境問題,科學家也不得不進行思考尋找解決方案,以此才能保證人們在能夠享受到羊肉串、羊排、涮羊肉的同時,不用太過擔心氣候變化帶來的困擾。所以這么一看,也就只能先委屈一下小羊們了。 但羊看完這些,估計內心就一個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