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綠色療法”的小兒推拿因不吃藥不打針的特性,大受家長們的青睞,掀起一股熱潮。 小兒推拿雖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追捧,然而專業(yè)的小兒推拿醫(yī)師卻嚴重不足,遠遠不能滿足患兒家長需求。漸漸的另一種聲音逐漸出現(xiàn),不正規(guī)的“小兒推拿”耽誤孩子疾病診治,造成重癥疾病,甚至死亡的報道屢見不鮮。
西安一個只有4個月大的女嬰因上呼吸道感染在雁塔區(qū)某社區(qū)服務中心進行推拿理療。 可誰也沒想到推拿過后的18分鐘,孩子出現(xiàn)了異常被送往醫(yī)院,經診斷孩子多器官衰竭,搶救數(shù)小時后,仍未能挽回她的生命。孩子母親楊女士說:“她才四個月大,我們一家人才給孩子照了百天照,還沒來得及取,我的女兒就離開我了,再也回不來了”。一家人的歡樂時光,因一次不正規(guī)的“小兒推拿”定格在了寶寶出生后的第四個月。 小兒推拿又稱小兒按摩。關于小兒推拿,早在2000多年前即有這方面的論述 。最早的西漢帛書 《五十二病方》中有描述,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治卒腹痛方法中介紹了捏脊法;唐代《備急千金要方》中有膏摩防治小兒疾病的方法;宋代《蘇沈良方》記載用掐法治療臍風撮口等證。明清時期,推拿療法在兒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發(fā)展成為小兒推拿???,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專門體系,這一時期出版了近30多種小兒推拿專著。小兒推拿的適應癥非常多,但絕對不是包治‘百病’。常見的發(fā)燒,感冒,咳嗽,腹瀉,便秘,積食等等,都可以用小兒推拿來調理和治療。對體弱小兒,常用推拿還能起到保健防病作用,如經常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能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強壯體質,達到防病保健的作用。但是需要提醒廣大家長,因為小兒推拿不僅僅包括手法操作,還包括對孩子疾病的診斷,護理,溝通等很多方面。而且由于兒科的特殊性,很多問題孩子自己并不會表述,需要大夫進行客觀的判斷,所以給孩子做推拿治療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guī)的醫(yī)療場所,選擇具有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質的大夫,避免孩子受到更嚴重的損傷。小兒經絡推拿有很多流派,同一個穴位,不同的方向體現(xiàn)了補法和瀉法的不同,有的流派認為方向向外是補,有的認為方向向外是瀉,所以靠“百度”出來的小兒推拿手法,往往把大家搞得稀里糊涂。根據(jù)程氏針灸代表性傳承人、國醫(yī)大師、針灸泰斗程莘農院士對于經絡腧穴本質的深刻認識,結合兒童體質特點,程氏小兒經絡推拿對穴位的補瀉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并且取穴更多更全面,每個穴位的操作時間短, 即單穴時間更短、刺激更輕柔。 1、掌面和掌側的穴位補瀉操作方法不同,主要是跟經脈的循行有關,順經為補,逆經為泄。掌面主要是手三陰經,是從胸走手,所以向心為泄,旋轉為補,只有在小指(腎)的地方是離心的方向是補的。操作部位更精準,集中在螺紋面。掌側主要是陽經,循行方向是從指走頭,所以離心方向為泄,向心方向為補,操作部位是整個手指側面。2、更多時候,是以推拿的輕重緩急來區(qū)分補瀉, 輕\緩\時間長就是補,反之手法急促、節(jié)奏快就是泄。· 孩子皮膚嬌嫩, 在推拿時應配合使用爽身粉\嬰兒潤滑油。· 在孩子狀態(tài)好的時候開展,孩子不是剛吃飽或正餓著,也不是在發(fā)脾氣的時候· 時間靈活,不一定要一次把整套操作7-8個穴位都做完,早中晚都可以做,孩子睡著以后做也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