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的時候,或許你玩游戲、工作很專注,沒有什么感覺,但你的膀胱和腎一直都在默默的承受…… 直到有一天,等尿尿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尿痛、尿不出,才悔不當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醫(yī)怎么看這個尿路的感染。 憋尿太久會發(fā)生什么? 相信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憋尿,可能是各種原因導致的,例如:長途旅行、玩游戲、教師、打麻將、卡車司機、飛行員、對公共廁所的厭惡感…… 俗話說“流水不腐”,正常排尿不僅能排除身體內的廢料,還對泌尿系統(tǒng)有自凈作用。 尿尿憋太久,不僅會憋出糗事,還會憋出下面這些疾病。 膀胱最主要的作用:儲存和排出尿液。 當膀胱充滿尿液時會排出,長期憋尿的人會導致膀胱緩慢擴張,從而容納更大的容量,然而不幸的是,膀胱有一個臨界體積,超過該臨界體積,肌肉將失去有效排尿能力,因此膀胱開始殘留尿液。 這個時候,你雖然排尿了,但排不空膀胱中的尿液,你的身體會殘留不流動的尿液,代謝物不能及時排出,容易引起細菌在尿路的聚集。 這就很容易導致尿道感染、膀胱結石、嚴重的情況會出現(xiàn)前列腺感染和尿血。 中老年女性也是尿路感染高發(fā)人群 ▼ 還記得那個電視廣告么?“尿頻尿急尿痛,是前列腺出了問題!” 在大部分人看來,尿尿困擾只會發(fā)生在男性身上,但是事實證明,女性也有類似的病癥,女性其尿道的特殊生理結構更容易受到污染。 據(jù)統(tǒng)計,大概有1/4的女性這一輩子會得一次尿路感染,尤其是在月經(jīng)期抵抗力下降、妊娠期、又或是勞累過度又有性生活,特別容易感染,其主要癥狀有(我們今天主要討論下泌尿系統(tǒng)感染):
中醫(yī)對尿路感染的認識 對于上述癥狀,中醫(yī)為了方便治療和分析,將此病命名為淋證,是指以小便頻數(shù)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的病癥。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解釋說:淋證為小便淋瀝不暢,甚或閉阻不通之病證。 可以理解成:
在中醫(yī)理論里,人體代謝后的濁液,下歸于膀胱,由它儲存和排泄掉。 《黃帝內經(jīng)》中記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意思就是說:尿液的貯藏,有賴于腎氣和膀胱之氣的固攝。腎與膀胱相表里,腎主收藏,收藏是一種往里收攝的力度。 腎的氣化作用正常,則膀胱開合有度,尿液可以乖乖地、及時地從溺竅排出體外。 如果一個人腎氣虛弱,那么它的收攝力度就弱,這個時候,它就沒有力氣幫助膀胱合住,很多女性、老人,就容易夾不住尿,一有尿意就跐溜往廁所跑,而且打個噴嚏,尿就出來了。 為什么尿尿還會發(fā)生澀痛呢? 病因病機:濕熱下注 ▼ 尿路感染還有一個重要特征:排尿的時候不僅感覺灼熱、還會澀痛,尿尿通常顏色比較黃、赤。 那這個“灼熱、澀痛”是從哪來的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張機仲景,醫(yī)圣也,他在《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癥并治》中有句話,對熱淋的病因做了非常精辟的概述:“ 熱在下焦 ”。 “灼熱、澀痛”的致病原因,并非是單純的熱,而是濕熱夾雜,濕熱下注。 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濕熱下注這個詞,濕熱源于中焦,首傷上焦,終于下焦,下焦是人的腎、膀胱、大小腸,以及人的生殖器官的所居地。 當濕熱之邪盤踞在膀胱翻江倒海的時候,就容易發(fā)生泌尿系統(tǒng)疾??;滯留在生殖器,就容易發(fā)生生殖系統(tǒng)疾?。话ú簧僖浴俺?、臭、腥、腐”為主的婦科病也都是濕熱下注惹的禍。 濕熱體質是最難纏的體質,也是“百病之源”,濕邪重濁黏滯,最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非常難祛除。尤其濕熱和熱邪互為勾結,這就更加增添了治療的困難性了。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濕熱體質? ? ① 起床憑感覺:起床后,頭發(fā)昏,打不起精神,感覺累,渾身疼痛很不清爽 ② 如廁看糞便:大便粘滯不爽,容易沾在馬桶上,小便黃、短澀 ③ 刷牙看舌頭:舌苔很粗糙,或者很厚、發(fā)黃帶膩 ④ 呵氣聞口氣:當別人告訴你你有口氣時,不防引起警惕,結合自己的大便和其它身體感覺來判斷 ⑤ 照鏡看眼睛:眼珠看起來有點黃,且伴有上眼皮水腫,經(jīng)常眼屎多 膀胱為什么會有熱呢? 什么樣的人容易是濕熱體質? 西醫(yī)說是細菌進入啦導致發(fā)炎所致。但是問題是,為什么細菌偏偏就進入你的尿道里發(fā)炎呢? 中醫(yī)認為是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什么情況下人會蘊結濕熱呢? 第一,飲食喜歡肥甘厚膩,辛辣者。用人話說,就是喜歡吃各種肉,重口味愛好者。 正如嚴用和《濟生方·淋閉論治》云:“此由飲酒房勞,或動役冒熱,或飲冷逐熱,或散石發(fā)動,熱結下焦,遂成淋閉;亦有溫病后,余熱不散,霍亂后,當風取涼,亦令人淋閉。”說明了淋證的發(fā)病多由濕熱而致。其濕熱可來源于外感,亦可由飲食不當而自生。 第二,稟賦不足、勞累過度者。古代說的勞累過度,換成如今的生活方式就是熬夜、加班,不懂得愛惜自己。 或久病纏身,勞傷過度,房事不節(jié),多產(chǎn)多育;或久淋不愈,耗傷正氣;或妊娠、產(chǎn)后脾腎氣虛,膀胱易于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第三,外感入侵,抵抗力下降。 外感風寒風熱也會導致體內濕熱潴留,進而發(fā)展成熱淋,這是因為人的體內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濕和熱,平時人體正氣充足,這些邪氣被壓制得死死的,很難有什么作為。 但是當人們受到了外感,正氣被調去抗爭體表的邪氣,導致體內空虛,這時體內的潛伏的濕熱就會興風作亂,危害一方。這也是很多熱淋患者在冬天也會發(fā)病的原因之一。 濕熱有一部分是因為外感侵入機體,更多的是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好,找出病根了,我們再說說怎么治。 如何治療以濕熱為主的淋證呢? 治療上,首先我們從生活習慣下手,注意飲食清淡,生活規(guī)律,早睡早起,不吃寒涼冷飲,辛辣陳臭,不喝酒,特別是醉以行房。 然后我們再吃點中藥,把身體里的濕熱給排一排。 方藥治療:清熱利濕、利尿通淋 清熱利濕:扁蓄9-12g、瞿麥9-12g、車前子9-12g、梔子6-10g、淡竹葉3-6g、土茯苓15-30g 潛血時:可加茜草6-10g、槐米6-10g 以上是張教授的臨床常用處方,供大家參考。另再給大家介紹幾味利尿通淋的常見中藥。 〔 扁蓄 〕苦,微寒,歸膀胱經(jīng),利尿通淋,殺蟲,止癢。用于膀胱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皮膚濕疹,陰癢帶下。臨床上也經(jīng)常用它煎湯外洗。 〔 瞿麥 〕氣味苦寒,無毒。逐膀胱邪熱,治小便不通。瞿者,如道路通衢,有四通八達之意。麥者,肝之谷,有東方發(fā)生之意。 〔 車前子 〕甘,微寒。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祛痰。用于水腫脹滿,熱淋澀痛,暑濕泄瀉,目赤腫痛,痰熱咳嗽。 淡竹葉,上清心火、下利濕熱,使?jié)駸嶂皬男”愣?。然后佐以梔子來清泄三焦,通利水道,便大大增強了君、臣之藥清熱利水通淋的功效。土茯苓,除濕、解毒、通利關節(jié),用于濕熱淋濁,是這里面最溫和的一味藥。 最后要說一句話的是,這個方子是個積聚了大寒降泄之品的方子。是專門針對濕熱蘊結導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癥。 在服用之前,一定要到三甲醫(yī)院找專業(yè)的中醫(yī)大師進行辨證為濕熱下注,蘊結膀胱所致方可使用。切不可未加辨證,自行嘗試。大寒之藥,要是喝錯了,也是相當兇險的。 而且淋證不僅有熱淋,還有石淋、膏淋、氣淋、勞淋等很多種證型,治療方向都各不相同。
針對于小便不利、水腫,玉米須可是個好東西,它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jīng),有調中開胃、利尿消腫的功效。 做法也很簡單:30g玉米須煮湯(新鮮的),干品只需用到3~5g,可以喝一天。如果想順帶連腎陰一塊補了,則可加一點山藥干,一起煮水喝。 張教授醫(yī)囑 最后還是想說一句話,疾病并不可怕,它就是來提醒你,你現(xiàn)在的生活方式有問題,生活習慣需要改改了。 如果你愿意傾聽身體給你提出的建議,身體便會與你和諧相處。中醫(yī)的生活,是慢慢地品味時光,這個冬天,愿你不用再往返于被窩與廁所之間了,快樂一冬,自在尿尿。 |
|